马北越 曹瑞琦 慕鑫
耐火材料在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高温工业的窑炉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服役过程中,耐火材料受高温熔体、熔渣、气体侵蚀,或因温度急剧变化引起结构破坏与剥落,导致其工作性能失效,需要定期更换,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用后耐火材料。当前,国内对用后耐火材料多采用掩埋、堆积存放或降级处理等较为粗放的处理方式。用后耐火材料的利用,主要有以下3种处理方式:一是破碎为原料,制备新的耐火材料;二是作为冶金辅料用于冶金流程;三是经过修复处理后继续使用。钢包用内衬及连铸用耐火材料等氧化铝质耐火材料,经过拣选、分离侵蚀层、破碎等步骤后可实现回收利用。其中,含铁废料可作为烧结配料,不含铁废料作为造渣剂等冶金辅料加以利用。未侵蚀部分经过分级破碎,依据不同粒径,作为耐火材料的骨料使用。
轻质耐火骨料是一类具备低体积密度和优良耐高温性能的材料。综合考量成本、制备工艺以及骨料性能,原位分解发泡法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且易于控制微观结构等优势备受关注。制备的轻质耐火骨料能够部分或全部替代普通浇注料中的骨料,使浇注料具备较低的热导率、更优的隔热性能,可有效减少能量损耗和热量传导,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高温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实验使用的材料为连铸用后铝碳质耐火材料及菱镁矿尾矿。在用后氧化铝质耐火材料的化学成分中,Al2O3含量为43.76%、C为24.00%、SiO2为27.83%。菱镁矿尾矿的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7.14%、MgO为46.59%、LOI为44.99%。
将一定量的用后铝碳质耐火材料设为100%,菱镁矿尾矿按照质量分数0%、30%、60%、90%进行原料配比。为探究轻质骨料对刚玉—尖晶石基浇注料的影响,设计轻质骨料替代的质量分数为10%及20%为研究方案。
除掉铝碳质耐火材料表面变质层后,将其破碎研磨成粒径小于200μm的粉末。将菱镁矿尾矿研磨到粒径小于150μm。将上述原料按照比例称量配料,置于卧式行星球磨机内球磨混料。将混匀的原料压制成圆柱生坯,并置于高温箱式电阻炉内按照设定的升温制度烧结,冷却后得到轻质骨料试样。将轻质骨料试样按一定粒度破碎后,按照所需的原料配比,称取相应质量及粒径的原料倒入胶砂搅拌机中混炼。混炼后的浇注料经振动成型、养护及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浇注料试样。
对不同原料配比的样品进行XRD(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可知加入菱镁矿尾矿后,试样中生成MgAl2O4相与Mg2SiO4相,两者的衍射峰强度随着菱镁矿尾矿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MgAl2O4相主要在菱镁矿尾矿添加量低于60%时生成,并且在30%时已成为试样的主晶相。
对其显微结构研究发现,随着菱镁矿尾矿添加量的增加,试样表面的孔道数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这是因为添加量为30%、60%时,生成较多MgAl2O4相,具有致密的晶体结构,填充了试样内部孔道与空隙,导致试样表面孔道减少。菱镁矿尾矿添加量再增大时,MgAl2O4相生成反应结束,菱镁矿尾矿分解产生的气体逸出,在试样表面及内部形成了大量气孔。为了样品的轻质化,可添加菱镁矿尾矿使其分解生成孔洞。
对轻质骨料加入刚玉-尖晶石基浇注料的XRD图谱分析可以看出,浇注料试样主要由Al2O3相与MgAl2O4相组成。随着轻质骨料的加入,浇注料试样中Al2O3相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MgAl2O4相峰强逐渐升高。
观察浇注料试样微观形貌可见,未添加轻质骨料时,试样主要由板状刚玉骨料与基质构成。骨料与基质结合不够紧密,但整体结构较致密,表面气孔数量较少。添加轻质骨料后,试样表面出现大量气孔,且气孔数量随着添加量增加而逐渐增多。由此可见,引入轻质骨料能够为试样构建大量孔道结构,对试样轻量化与多孔化十分有利。此外,在添加轻质骨料后,浇注料试样中骨料与基质结合边界层变得模糊,形成了紧密结合的状态。这是因为轻质骨料具有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其烧结活性更高,二次烧结现象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骨料与基质之间的结合。
测量样品的热导率得知,随着轻质骨料添加量增加,试样热导率明显下降。轻质骨料的多孔结构,能够减少热传导路径,阻碍热量传递,从而降低浇注料的热导率。由此可见,通过引入轻质骨料,能够提高浇注料的隔热保温能力,降低冶金窑炉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作者分别系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兼博导、博士生、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