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瑞娟
“1月~4月份,中间库无人天车吊运次数为57641次,总量为118.2万吨,同比提升25%,吊伤率为零,天车利用效率达到95%以上,设备故障率降低了21%。这都是通过职工不断创新,加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结果。”5月15日,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运行作业区日班作业长董林生在该公司创新大会上分享着无人天车为生产带来的好处。
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生产线定位高端,在筹建之初就把智能制造作为发展方向。该公司以智能制造为抓手,集中优势技术力量,成立了跨专业、多专业融合的创新核心团队,建设“工程师管理产线,操作工负责值守”的自动生产模式,打造“工艺+设备+智能化”三位一体的基础平台,使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其中无人天车的研发并投用,打破了国外此类技术垄断,实现了天车全自动操作,全流程跟踪物流,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的高速传递是天车无人化高效运转的基础。早在2017年,该公司就建立起5G信号内部网络,并在无人天车中成功应用。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可以实时监视天车的运行状态、设备状态、通信状态、库房状态、钢卷信息、运输车辆信息等。贯通了生产与物流的信息实时交互,极大地提高了流程节奏。
“我们在主控室安装了信号服务器,通过光纤跟天车平台无线发射端连接,再通过5G信号与天车接收端进行信号联通。5G信号抗干扰性更强,使天车运行更流畅,节奏更平稳,作业效率更高。”河钢唐钢信息自动化部驻高强汽车板作业长张科科自豪地说。
走进中间库区,可以看到6部无人天车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工作。只见一部高空高速运行的无人天车在目标卷附近降低速度,并在目标卷上方稳住了主钩,主钩缓缓落下,然后对中卷心、收钩夹紧,缓缓上升吊起,平稳加速,将钢卷又稳稳地放到连退产线入口步进梁上,动作一气呵成,十分顺畅。
“主钩升降均采用高空高速、低空低速的原则,以获取主钩下降过程中与地面之间足够的安全减速距离和上升过程中避免刮蹭倾斜等事故的发生,实现轻拿轻放的目的。我们根据高度、负载、对中、夹紧等信号实时调整,以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和安全可靠最大化。”张科科介绍。
天车无人化系统的运行,取消了人工手动点库、盘库、查卷、找卷、抄号等传统流程,实现了库房钢卷全流程跟踪及可视化;有效解决天车工长期攀爬天车、指吊工长期暴露在吊装重物下工作的问题,避免了工作人员“爬上爬下鼓上蚤,冬冷夏热追车跑”,在高危环境下持续工作;显著提高了天车利用效率,每天增加了发货量1305吨,缩短了钢卷入库、出库信息再处理时间和盘库时间,汽车货运停待时间缩短50%,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925.7万元。
如今,该公司加快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该公司以模型化为抓手,以系统升级改造和功能优化为重点,加大研发力量,先后设立了“激光焊机焊接参数模型研究与应用”“高强钢冷轧过程关键数学模型开发与应用”“退火炉温控模型的应用研究”“镀锌机组捞渣作业自动化”等95项模型研究攻关课题,提升了生产线自动化生产水平;对排渣炉鼻子、出口检查室、酸轧磁过滤、镀后冷却塔、涂油机等设备设施的系统进行功能优化,从设备工艺上保证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为打造“高、精、尖”产品,全面满足高端客户需求打牢了基础。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20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