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蔡立军)8月初,《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天津市把智能科技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系统谋划“大智能”战略布局,打造“天津智港”。
日前,天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将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航母级”创新型领军企业。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开发重点新产品1000项、“撒手锏”产品500项,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作为“天津智港”的技术支撑,天津市科技局围绕边缘计算芯片、认知计算框架、智能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在产业化方面,天津市工信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布局智能科技产业,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打造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方面,天津市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包括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同时,天津市出台了若干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产业链快速发展。天津市专门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并设立母基金9只,促进了紫光云、海光信息等18个项目落户天津,带动企业在津投资超过160亿元,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金融资本跟进的市场化融资模式。
据统计,目前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已形成了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七大产业链条,已经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智能制造企业的产值、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9%、32.7%和25.7%。
《中国冶金报》(2019年08月08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