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加军)“钢铁行业面临的压力,决定了企业寻求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手段来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劳动负荷、生产成本。这无疑为钢铁智能制造的发展创造了机会。”10月30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浪潮集团共同主办的“融合创新与数字化变革IT之旅”交流会上,钢协科技环保部主任姜尚清在致辞时表示。
钢协国际合作部主任侯颖和浪潮集团副总裁赵绍祥,浪潮集团信息方案与测试部、企业推进部总经理刘志勇,浪潮集团信息企业推进部、业务支持处经理胡明明,以及钢铁企业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活动。
据悉,“融合创新与数字化变革IT之旅”是钢协为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构建上下游协同创新生态圈而开展的系列活动。该活动立足于帮助钢铁企业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钢铁企业与信息化企业对接,加速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
姜尚清指出,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包括产能过剩、能源环境、与城市和谐共存遇到难题、行业吸引力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经济增长放缓对钢铁需求降低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等。
“在种种压力下,以数字化重塑钢铁制造流程,重塑钢铁产业链,重塑钢铁生态圈,已不是梦想。未来的钢铁智能制造将集无人化、远程化、智能化、集中化、自动化、可视化于一体。”姜尚清指出。
赵绍祥在致辞中指出,数据是数字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智联”实现感知互联、数据共享、信息汇聚,为生态环境数字化提供生产要素的保障;“智算”提供AI(人工智能)计算、开放计算、海量存储、数据分析等能力,为智慧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智用”致力于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测、智慧应用。
“IT与钢铁等传统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智能赋能。”他认为。
刘志勇在致辞中说,国家、各地新基建政策的持续加码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地方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刘志勇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一个以“智”生“智”的过程。通过智慧化的基础设施,驱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智慧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他同时表示,智慧时代,计算力也是生产力。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计算,为智慧新基建构筑了坚实的算力底座,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引擎”。
“智慧计算中心是打造智慧钢企的新基座。”刘志勇总结说。
来自浪潮集团不同部门的其他领导从解决方案、企业大脑等不同层面和角度分享了浪潮集团的主要业务和已经取得的成就。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浪潮集团智能制造车间,切身感受了“智造”的魅力。
据悉,浪潮集团是中国本土综合实力强大的大型IT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四大产业群组,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正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转型,致力于打造“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 。
《中国冶金报》(2020年11月03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