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樊三彩)5月30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23456”目标体系:“2”即构建两个中心——合肥市研发制造与应用中心、芜湖市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3”即建设三大平台——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招引孵化平台;“4”即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5”即开发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6”即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
《中国冶金报》(2024年06月1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