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宝乐
深秋时节,我们一头扎进内蒙古包头稀土技术产业开发高新区(下称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稀土企业,试图从一个个“聪明”的车间、一座座智能的工厂,探寻高新“智造”的成长轨迹。
走进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力永磁包头公司)生产车间,在风电磁钢自动生产线上,只见码垛机器人正“熟练”地将磁钢放入包装盒内,偌大的成品检测车间里,智能生产设备与机械手臂配合默契,流水线上道道工序环环相扣,难觅工人踪影。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让金力永磁包头公司的风电磁钢测试过程效率提升100%,人员只需要原来的1/3。
稀土行业的其他龙头企业,也是稀土高新区数字化转型的开路先锋。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建成5条全自动化产线,届时5条生产线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以上。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云视界”智能终端和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能耗数字化管理,促进车间物流效率提升10%以上,每年可节约成本15%以上。
从自动化改造生产线到打造数字化工厂,稀土高新区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马不停蹄。以打造智能化标杆为目标,围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六新场景,深化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智能工厂和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柔性制造能力的数字化车间,一批传统稀土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由此变得更“聪明”。
“我们在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助力更多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流程协同上实现智能化,以打造更加‘聪明’的创新高地。”稀土高新区工信应急局负责人说。
目前,稀土高新区先后有40家稀土新材料企业完成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以上稀土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到70%。
《中国冶金报》(2024年11月1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