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集团
本报讯 8月20日,“志存高远 德才并重”河北省敬业公益基金会捐赠仪式在敬业集团职工大学举行,共计为今年高考优秀学子捐赠553万元。
河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陶仁田、平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慧明、平山中学党总支书记常俊光、敬业集团董事长助理刘金文、敬业公益基金会法人兼理事长刘保庆、敬业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全庆、敬业中学校长郭增林等相关领导出席捐赠仪式。
优秀学生平山中学曹心迪、敬业中学张星天代表受助学生表达了对敬业集团和敬业公益基金会的感谢。他们说,敬业公益基金会的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鞭策与指引。未来,他们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勇于担当、传播正能量的时代新青年,同时永远保存感激之心,将这份感激之心传递下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常俊光代表河北平山中学全体师生和所有获奖学生家长,向敬业集团及敬业公益基金会表达了感谢。郭增林表示,作为敬业集团的一分子,敬业中学将发扬“务实求精、永远争第一”的集团精神,贯通立志教育、学科教育、德育教育,早日把敬业中学办成品牌名校,同时引领学生成为家庭之依靠、国家之栋梁、民族之脊梁。
刘保庆表示,敬业集团把“致富员工 回报社会”作为企业宗旨,多年来在公益事业方面投入超过8亿元,并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新的阶段继续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注重个人品德和修养,常怀感恩之心,自觉担负历史使命,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王慧明、鲁兵(平山中学副校长)、校长郭增林向敬业公益基金会赠送锦旗,表达了对敬业集团多年来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助力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与感谢。 (张安奇)
凤宝特钢
本报讯 8月23日,凤宝特钢集团举行2024年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资助仪式,对今年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的104名凤宝子弟给予资助。
凤宝特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静敏表示,凤宝特钢的员工们不仅坚守岗位,奉献优质服务和产品,促进了企业发展,还养育和培养了优秀的子女。期望学子们能树立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并欢迎学成归来为凤宝贡献力量。
“凤宝特钢金秋爱心助学,不仅激励我在大学中奋发学习,还鼓舞我在大学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辜负凤宝今天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未来学有所成回馈社会、回馈凤宝。”今年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牛晨俨说。
凤宝特钢家长代表申晓丽表示:“能在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里工作,我无比自豪。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份爱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据悉,凤宝特钢从建厂至今累计资助600余名职工子女,发放助学资金达90余万元。凤宝特钢职工子女考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长,今年是人数最多的一年,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已成为该集团的良好风尚。(冯元庆)
邯钢
本报讯 8月份以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工会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解决该公司困难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在新学年开始前,该公司两级工会组织累计为100余名职工子女送去助学金及助学礼。
据了解,今年邯钢“金秋助学”活动救助范围为因大病、残疾、突发性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职工子女。在活动前,邯钢工会制订了严格的救助标准,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两级工会组织通过查询档案、入户了解等方式,摸底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情况,建立健全困难学生助学帮扶档案,细化助学救助方案;按照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把助学对象认定关、助学资金发放关,坚持依档帮扶、实名制管理、银行卡发放,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在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邯钢工会还十分关注困难职工子女身心健康,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联谊会、组织参观学习或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志愿者服务或公益活动等,为学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保驾护航,帮助职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宋超 刘涛)
新钢技术中心
本报讯 近日,中国宝武新钢集团技术中心举办座谈会,按照“2024年新钢集团奖励职工子女高考优秀生(硕士研究生)活动方案”,为来自该中心14个职工家庭的学子发放奖学金。
座谈会上,该中心领导在送上来自公司和中心党政的祝贺及美好祝福的同时,也告诫学子,考入大学只是起点,不是终点,进入高校后要抓住人生美好时光,勤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去实现人生梦想。同时,新钢也欢迎优秀学子们学业有成,加盟新钢,为建设精品硅钢和高品质厚板全球双一流示范企业添砖加瓦。(张俊)
钢城集团
本报讯 “助学帮扶款到得很及时,让我们困难家庭感觉很温暖,孩子的求学之路也顺畅了许多。”近日,钢城集团欣宇公司职工刘国军收到了公司发放的金秋入学困难专项补助款。据了解,今年共有5名钢城集团的职工陆续收到了合计2万余元的金秋入学困难专项补助款。
近年来,钢城集团工会不断延伸秋季助学行动链条,救助范围从最初的大学生,逐步扩大到处于初中、高中、大专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助学金额也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发放2000元~4000元不等,同时对登记在档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前期多次走访、细致调查、摸排统计、审核备案等,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加大帮扶力度,筹措专项资金,并及时将助学款送到职工的手上,让爱心助学成为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曾馨仪)
《中国冶金报》(2024年09月1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