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鲁娜
幽暗的厂房里,阳光透过房顶天窗,形成了一道道耀眼的光柱,与火红的钢材交相辉映。对于鞍钢集团本钢北营轧钢厂三号、四号高线作业区安全员徐鹤来说,眼前的一切仿佛还是1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一张张用手机拍摄的现场改善图片记录着每天细小的变化。
“这是今年3月份,我们在改善现场环境时忙碌的照片。”打开徐鹤的手机相册,一张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呈现着三号、四号高线曾经的样子。“本钢北营轧钢厂三号、四号高线分别投产于2006年和2007年,10多年来始终没有大规模的投资改造,这也使老设备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徐鹤说。
相片中,曾经漆黑的水泥地如今在职工们的努力下,已经成为有着清晰绿色安全标识的作业现场;曾经满是水痕的地面,如今也变得清爽干净;曾经飘浮在空气中的扬尘如今只剩下作业时升腾的水汽……这一切都是该作业区以“过钢无扬尘、冷却不溅水、地面无油污”为目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带来的实际效果。
对于精益管理来说,第一步就是对工作现场的改善,即坚持的现场、现物、现实“三现主义”。为此,该作业区从6S(清扫、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和安全)管理入手,积极推进‘过钢无扬尘、冷却不溅水、地面无油污’的精益管理目标,全力打造“明星产线”。
针对“过钢无扬尘”,该作业区从修旧利废的角度,为设备增加除尘功能,通过安装专业高压喷嘴,有效降低生产中产生的扬尘。同时,在现场,他们实行定置摆放,自筹资金升级配备了专业清扫工具,现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在三号、四号高线生产现场,曾经满是水痕的现场变得整洁清爽。“由于设备老旧,过去经常出现漏水现象,如今我们通过精益思维分析,在水冷段水冷箱中加入衬板,有效地促进了循环水回流。同时,我们改变以往冷却形式,将大规模冷却改为在关键部位进行精准冷却,不仅防止了跑冒滴漏,而且杜绝了浪费。”该作业区技术人员韩福春介绍说。
如今,该作业区通过精益管理,积极打造“明星产线”。在现场环境逐步实现“过钢无扬尘、冷却不溅水、地面无油污”目标的同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成本等关键指标也在提升。
“精益管理就是不断改善提升,如今我们通过运用精益思维,用土办法解决了很多现场存在的问题,很多外来人员会到我们产线参观学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精益管理进一步提升现场环境和生产效率,让老旧产线焕发出更多‘明星风采’。”徐鹤说。
《中国冶金报》(2023年06月20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