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芳 栾长河 赵晨光
“确定焦化厂、财务部分别为前场、中场赛道第一名,授予流动红旗,分别给予领导班子人均5000元、3000元激励;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月度薪酬差距最大达到40.46%……”
7月11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月度运营绩效评价会通报了该公司6月份“一人一表”的完成情况和“赛马”机制测算评价结果,总经理吕铭亲手将2面鲜艳的流动红旗分别送到了前场、中场赛道优胜团队的负责人手中。
自山钢莱芜分公司推行“一人一表”“赛马”机制以来,4个月间,不留情面、动真碰硬的绩效考核分配深刻触动了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都奔着指标而去,朝着极致发力,整个公司的生产运营绩效提升了起来:连续4个月保持盈利;上半年吨钢利润分位值预计超年度目标;吨钢可比成本降低率达5.52%,生铁成本行业排名升至第9位;吨钢综合能耗“破五见四”……多项指标创新高,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呈现在大家眼前。
对标
落实配套收益与贡献对应的
“赛马”机制
拿出一份令人信服的评价考核,就必须有一个公正、公允的标准,“一人一表”业绩指标体系就是那个最强有力的抓手。
作为山钢集团第一家推行“一人一表”“赛马”机制的权属单位,早在今年2月中旬,山钢莱芜分公司就组建了一支由公司领导及各单位经理层组成的高层对标队伍,花费3天时间到鄂钢进行对标交流学习。
“一番对标下来,鄂钢的效率和管理让我印象最深!”“必须瞪起眼来,较起真来,拿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业绩指标体系和‘赛马’考核机制。”“时间紧迫,必须马上行动起来!”2月15日,对标鄂钢归来,谈及感受,该公司的对标成员深有感触。
对山钢莱芜分公司来讲,鄂钢的“一人一表”经验,从公司以往的管理实践来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与该公司推行的内部市场化运营、契约化管理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业绩动真碰硬的考核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做到像鄂钢那样严格要求、较真向上……”在多次会议中,该公司领导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症结所在。“下一步,我们要在精准做好指标体系设定的同时,重点落实配套收益与贡献对应的‘赛马’考核机制,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施行
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
责任管理体系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2月16日,该公司领导利用公司晨会,对推行“一人一表”“赛马”机制等各项工作做出动员;2月19日,由公司运营管理部牵头制定的工作推进方案初稿就提交到了该公司主要领导的工作案头。
在经历了10余次反复讨论、修订易稿后,2月27日,山钢莱芜分公司正式下发《关于构建“一人一表”定标倒逼业绩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这份方案成功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公司、厂部、车间、班组、岗位5级的“一人一表”业绩指标体系,同时配套收益与贡献相对应的“赛马”考核机制。
据参与方案制订的该公司运营管理部运营改善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人一表’主要由组织绩效指标、岗位关键指标、分管业务指标、红线考核、单专项考核5个部分构成。”
在业绩指标分解中,承接年度预算,该公司建立起公司、厂部、车间、班组、岗位5级金字塔式指标体系,实现从 KPI(关键绩效指标)到KAI(关键行动指标)的逐层分解、层层支撑。
具体指标的设定按照量化倒逼原则,从上年实绩、预算目标、历史最佳、行业标杆等维度,该公司高标准设定KPI指标值,确保达到的指标不退步、预算指标坚定完成。其中,该公司领导契约化指标由上级公司确定,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人一表”由公司主要领导审核确认,分管负责人“一人一表”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公司专业部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确认。
为切实把“一人一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3月31日,由该公司领导带队,运营管理部、组织部、工会以“四不两直”形式到炼钢厂、炼铁厂开展“一人一表”“赛马”机制推进落地情况现场督导,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管理体系。
同时,该公司层面按照日分析、周调度、月评价的方式,利用晨会、生产经营周例会、运营绩效评价会等,调度、跟踪、督导、评价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偏离目标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指标顺利完成。
争先
“一人一表”使“铁碗”变成“瓷碗”
3月29日,山钢莱芜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一人一表”月度薪酬考核办法(试行)》经公司第一届党委会第152 次会议、2023年第7次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予以印发。
“‘一人一表’是责任书,也是军令状,配合 “赛马考核”,‘铁碗’变成了如今的‘瓷碗’,一招不慎,就会打碎。相反,指标完成得好了,可以赢得奖励,还能给‘瓷碗’贴金润色。现在,大家真是都瞪起眼来了。”该公司一位5级干部说道。
受到震撼的不止是管理层,自从“一人一表”“赛马”机制工作推进以来,山钢莱芜分公司的一线基层职工同样深受触动,一幕幕为指标而战的生动实践正在各条“战线”激情上演。
该公司炼铁厂高炉一车间职工如今养成了每天查看积分的习惯,根据积分查找作业问题项,“找不足、定措施、促提产”的争先氛围在这里异常浓厚。上半年,该厂3200立方米、3800立方米的高炉在对标企业8座3000立方米级高炉高产水平中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
“我身上承担了13个关键指标,每个指标都与我的月度绩效挂钩。开展的一助手‘赛马’综合考核还对我们8个人的绩效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奖励,落后的考核,末位的淘汰。”该公司炼钢厂1号转炉一助手郭岩在生产中丝毫不敢懈怠。
该公司棒材厂加强业绩跟踪,及时纠偏,厂生产集控中心每班将全厂各项数据在工作群中公布,各赛道排位情况一目了然,全厂职工紧盯指标争先奋进。
翻车机在精心呵护下高效运转,铁水罐在精准调度中来回穿梭,各式钢材在轧道上全速奔跑……如今,在山钢莱芜分公司各生产单元,岗位生产紧张有序、高效顺行,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朝着“争上游、走在前”的目标,山钢莱芜分公司干部职工较真较劲、“赛马”比拼、全力奔赴。一种上下同欲、干事创业的争先创优氛围在该公司悄然形成,一派聚焦指标高效、全员攻坚改善的热潮迅速掀起,一场比拼赶超、赛马竞技大赛正在激烈进行。
《中国冶金报》(2023年07月1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