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棒材产线粗轧稀油站区域,两台工作泵的压力表显示压力3.4MPa,完全满足了生产要求。这是该公司检修攻坚团队精准服务、靠前服务产线的火热实践。
在近期的设备维护工作中,该攻坚队发现粗轧稀油站备用泵多次处于运行状态,大家对这种情况作出了两种判断:一是工作泵有问题,二是系统提供的润滑油流量偏低。通过进一步检查,将问题点锁定在稀油站的设计能力达不到使用需求方面。
为解决“先天不足”的问题,该攻坚队利旧其他停产产线的闲置设备改造成为一台备用泵,满足了该区域润滑的“压力需求”。其实,类似这样的攻关行动对于该团队来说已经成为工作常态。
夏季高温天气频现,产线设备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这正是他们采取集中行动的时机。在生产中,受红钢热传导以及高温影响,托头辊道上二十七根辊子的温度一度达到80度以上,直接威胁辊体两端轴承的正常使用;冷锯减速机距离正在切割的棒材距离近,受热辐射严重,润滑油出现温升现象。现场设备“升温”让攻关团队成员内心变得焦急,如何给设备“送清凉”成为当务之急。攻关队员们发挥经验优势,在辊体下端引入冷却水管路对辊体下部用水直接喷射冷却,通过辊子旋转运动来实现辊体整体的冷却降温,同时将喷水管端加工成扁形,使喷出的水流呈扇形,这样辊体接受冷却的面积实现了最大化。通过给辊子“洗冷水澡”,辊体温度降到42度左右;在减速机与棒材之间增设隔热板,直接隔断棒材对冷锯的热辐射,保证了润滑油的使用温度。
不管是“送清凉”,还是弥补“先天不足”,都是服务产线的“实招”、与设备故障“博弈”的“硬招”。如今,该攻关团队持续关注设备运行参数,源源不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激活产线创效内生动力,为提升产品和产线价值努力奋斗。(朱卫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