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能提升、管理颗粒度更细、降本取得成效……这是能源环保部开展“向跑冒滴漏宣战”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今年以来,能源环保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抓实“跑冒滴漏”整治工作,为实现“极致能耗、极致能效”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细化管理“颗粒度”提效率
“提高发电量是目前我们最重要的降本措施,我们要不断细化管理的‘颗粒度’,认真摸排梳理影响发电的因子,在提高发电量上不遗余力。”能源环保部管控中心紧盯发电降本。
发电作业区将提高CDQ3号发电机发电效率确定为降本关键因子,针对发电机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利用3号干熄焦年修时机,由设备管理室动力设备区域工程师代昌银牵头,对发电机组进行改造攻关。通过更换整套汽封圈、调整通流间隙、清洗汽机叶片、真空提效改造等措施,在相同负荷工况下真空下降1.9%,复产后发电汽耗降0.37kg/kW.h,预计可实现月增加发电量约120万kWh,发电效率提升8%。
堵塞药剂跑漏减消耗
近期,水处理作业区加药间3号加药泵出药管出现滴漏现象,造成药剂及能源浪费。
“除盐水贵在哪里,就贵在药剂,不要认为漏点、跑点没什么,那漏的跑的可是‘真金白银’,照这样下去漏点会越来越大,一个月漏个几百块钱是可能的。”作业长张强在作业区例会上强调。
对此,作业区迅速行动,组织维修班制定检修方案,立即安排自主维修,将老旧损坏的出药管进行了拆除更换,解决了药剂流失问题,将“跑冒滴漏”落到了实处。
改革管理机制降成本
“这个项目报得很好,小处着眼,针对业务管理上的跑冒滴漏,更能体现跑冒滴漏排查整治的精度和深度。”“跑冒滴漏”工作推进会上,设备管理室讨论着降车辆费用消耗的方案。
在实施中,设备管理室从三个方面推进车辆使用费用降低,推进检修车辆由员工自主驾驶减少两名协力单位专职司机,每月减少人工费用12500元;报废2辆车况较差里程≥30万公里的生产车辆,每月减少车辆维修费3000元。同时减少自有车辆数量,每月减少燃油费约1500元;协同作业区一起优化巡检路线,建立使用台账,定期抽查车辆使用情况,对达到保养里程数的车辆,督促作业区按时送修理厂进行保养维护,并通过经营管控系统油耗等数据变化,判断车辆是否存在异常。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车辆费用消耗大幅降低。(唐勤贵 周小杨 刘力 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