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行业,锅炉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锅炉能效测试是监督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酒钢宏晟电热公司烟气分析仪因“力气不足”无法完成高负压区域烟气抽取,导致锅炉能效测试结果不够准确,成为困扰技术人员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难题,宏晟电热公司“星火之光”QC小组迎难而上,从“零”开始研制出一台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前置抽气过滤装置,不仅解决了技术瓶颈问题,还为企业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设备采购成本。
难题浮现——烟气分析仪的“无力感”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一直是威胁发电机组安全生产的“心头大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准确测量锅炉水冷壁区域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
为此,宏晟电热公司引进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用于测量锅炉水冷壁区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氧气等气体含量。“锅炉能效测试同样要求对锅炉尾部烟道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氧气等气体含量进行测量,于是我们想将该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应用到锅炉能效测试工作中。”宏晟电热公司电力研究所热效率测试协理工程师王玉涛介绍,但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可以准确测量锅炉水冷壁区域烟气各成分的含量,无法准确测量锅炉尾部烟道内烟气含量。
经过多次排查,技术人员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的抽气泵功率过小,无法在高负压环境下正常工作。“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工作时形成的负压只有2983Pa,而锅炉能耗测试取样孔处的负压高达3442Pa,这就像一个小孩子试图拉动一辆大卡车,根本不可能完成。”王玉涛解释道。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团队成员意识到,只要研制一台能够增强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抽气能力的装置,就能确保锅炉能耗测试的准确性。于是,一场技术攻关的序幕就此拉开。
灵感迸发——从借鉴到创新
为解决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的“无力感”,技术小组开始广泛的调研和借鉴工作。小组成员王玉涛、马中荣等迅速行动起来,从现有的设备中寻找灵感,借鉴了三件实物:烟气预处理器、抽气泵和MRU多功能烟气分析仪。
然而,经过大量文献查询和专利检索,他们发现,市场上现有的设备虽然功能强大,但要么体积庞大,要么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现场便携使用的需求。于是,技术团队决定自主研发一台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前置抽气过滤装置。
在借鉴烟气预处理器、抽气泵和MRU多功能烟气分析仪的设计思路后,技术团队提出一个大胆的创新方案:将烟气的抽取和过滤功能整合在一起,同时兼顾装置的轻量化和便携性。“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这台装置既能‘抽得动’,又能‘带得走’。”王玉涛说。
经过多次讨论,技术团队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装置工作时形成的最大负压必须大于5.5kPa,同时要确保抽气量适中,避免因流量过高而影响测量精度。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为后续的研发指明了方向,也为团队注入了信心。
攻坚克难——从方案到实施
目标确定后,技术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他们首先对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的功能分解,包括抽气泵、电源、气路连接管、粉尘过滤系统和装置外壳等。每一个部件的选型都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
在抽气泵的选择上,技术团队最终选定12V隔膜抽气泵,其工作时形成的负压超过20kPa,完全满足需求。在电源的选择上,团队摒弃了笨重的铅酸电池,选用轻便且续航能力强的锂电池组。“我们不仅要考虑性能,还要考虑现场的实用性。”王玉涛说。
在气路连接管的选择上,技术团队选用透明的硅胶管,不仅密封性好,还能直观地观察气路是否被灰尘堵塞。此外,团队还选用烟气分析仪专用过滤器,确保粉尘过滤效果达到要求。
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技术团队确定最佳方案,并着手组装和实验室检测。在组装过程中,小组成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每个部件的安装都精准无误。在测试阶段,小组成员对装置的严密性和续航能力进行多次验证,确保其能够在高负压区域稳定工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技术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台符合所有设计要求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前置抽气过滤装置。装置不仅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还能在高负压环境下稳定工作,彻底解决了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的“无力感”。
成果显著——从实验室到现场
装置研制成功后,技术团队立即将其投入现场测试。在热电2号锅炉的能效测试中,装置配合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成功完成空预器漏风率的测量任务。“以前,我们总是担心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高负压区域无法正常工作,现在有了这台装置,问题迎刃而解。”王玉涛兴奋地说道。
同时,令人欣喜的是,这台装置的成本仅为890元,而如果购买一台功能相近的进口设备,则需要花费13万元。这一成果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还为类似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目前,技术团队已经将装置的设计图纸、使用和维护说明整理归档,并提报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未来,这台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前置抽气过滤装置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适用于锅炉能效测试,还可用于环保监测、废气检测等领域,为更多行业带来便利。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借鉴创新到自主研发,“星火之光”QC小组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刻有“酒钢”烙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前置抽气过滤装置成功诞生。下一步,这支技术团队将继续探寻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针对热电6号锅炉炉底漏风率偏高、热循环效率降低的问题展开攻关。(殷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