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首钢长钢工程公司充分激发职工创新潜能,积极推进智慧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营造“人人献计策、个个出点子”的创效氛围,通过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举措,着力破解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自制切前梁解决生产难题。首钢长钢炼钢厂5号连铸机切前梁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生产环境,极易发生腐蚀变形,导致切前辊标高尺寸整体低于标准尺寸,进而造成钢坯不能顺利进入液压剪完成剪切作业,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为解决这一生产难题,首钢长钢工程公司炼钢检修作业区职工群策群力,决定自制切前梁进行更换。该作业区组织检修人员利用废旧的切前梁自制了切前梁,及时恢复了切前设备的功能,保证钢坯可以顺利进入剪机区域进行剪切作业。自制切前梁5根,节省备件费用10万余元。
增加弹簧让弹性减弱冲击力。首钢长钢炼钢厂原料作业区升降机过渡导轨长期承受钢坯滑落产生的冲击力,因冲击力过大容易导致导轨发生变形或损坏。而且,因导轨损坏会无法完成热送作业,直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及备件成本增加。首钢长钢工程公司炼钢检修作业区根据生产实际组织广大职工献言献策,经过分析、论证,决定在过渡道轨区域均匀分布3个高强度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吸收钢坯滑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了直接作用在导轨上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导轨损坏的情况。改善前,平均每月更换1根导轨;改善后,目前未出现导轨损坏现象,预计年节省备件费用1万余元。
自制进料器让磨棒更换更简单。首钢长钢炼钢厂回收作业区棒磨机的进出口狭窄,磨棒长6米、直径80毫米、重约500公斤,棒磨机更换磨棒时只能使用吊葫芦送入滚筒,增加了检修人员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首钢长钢工程公司炼钢检修作业区针对这一情况,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设计改造,设计制作了一种“进料器”,更换时使用吊葫芦将磨棒放置在进料器上,磨棒即可通过进料器上的滚轮运送至滚筒内,既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磨棒更换,有效减少了停机时间,又避免了检修人员使用吊葫芦更换磨棒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