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立文 通讯员 玄龙 摄影报道
2011年,首钢完成大搬迁,涉钢产业由北京迁至河北唐山等。首钢炼钢工郭佳宁和其他从北京前往河北的工人成为河北唐山曹妃甸这座沙岛的迁徙者与开拓者。作为一名“80后”,郭佳宁对钢铁有着炽热的情怀。他随着搬迁大军告别了繁华的首都,支援建设首钢京唐公司。14年来,他在京冀通勤路上往返近40万公里。他也从一名炼钢工成长为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炼钢作业区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
北京石景山告别了百年钢城烟尘,渤海湾畔诞生出世界级绿色钢都。一名钢铁工人的“个人迁徙记”,成为丈量时代进程的标尺。

图为郭佳宁行走在首钢京唐公司厂区道路上。

刚来首钢京唐上班时,郭佳宁的女儿刚满两岁,他的妻子在京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如今孩子已上高中,一家三口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忙碌着、幸福着。图为郭佳宁一家合影。

图为在首钢京唐,郭佳宁正在和同事研讨炼钢技术。

一名好的炼钢工能决定一个班组的生产指标,在现代化大型钢铁厂首钢京唐,不能仅依靠个人经验来炼钢,还要靠技术管理才能实现产能的提升。为了打破理论知识瓶颈、全面掌握炼钢技术,郭佳宁经常报名参加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用“以考促学”的方式来提升自己。2020年8月份他参加第二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炼钢工挑战赛,收获佳绩。图为获奖现场。

随着跨省通勤班车路线的增多,郭佳宁(右一)等跨省通勤职工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他往返京冀的周期从12天缩减至了7天。图为郭佳宁和同事们从首钢京唐公司返回北京。

郭佳宁(右二)在北京首钢厂东门坐上通勤班车,经过4小时、约270公里的车程,抵达位于河北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对他来说,这是不足为奇的工作日常。图为郭佳宁排队踏上班车。

图为在班车上,郭佳宁(左)与同事一起交流工作经验。

图为郭佳宁抵达首钢京唐厂区,走下班车。
《中国冶金报》(2025年03月2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