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睿
近日,笔者翻开首钢长钢公司生产技术处能源工作管理人员的笔记本,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提前谋划2023年能耗双控工作,制订能耗双控方案,确定节能目标、奖惩体系、重点指标、节能项目等,确保2023年能耗双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这段文字记录于2022年11月17日能耗双控月度专题推进会上,长钢公司领导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国家关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长钢公司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环保治理和节能降耗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践行责任和担当
多年来,长钢积极推进环保治理工作,持续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投入40余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污染排放综合治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长钢作为有着光辉历史的红色钢铁企业,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担责善为,不断践行红色钢铁摇篮的责任和担当。”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怀林表示,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更应奋楫者先,做好表率。
李瑨是在该公司高炉上工作了7年的90后,于2021年从值班工长转岗,投身到炼铁厂环保工作中。李瑨说:“我是一个‘钢三代’,爷爷、爸爸和我都在长钢工作。我经历过冬天的灰色天空,经历过道路两旁树叶难辨绿色,经历过刮风时漫天飞舞的精矿粉让人睁不开眼睛,也经历过雨天地面上一条条红色的小河(矿粉)在流淌……”
近年来,他不断见证公司的环境变化,也见证了该公司在环保治理上的决心和行动。他心里隐隐产生了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在召唤。于是,他放弃了多年在高炉上的工作,投身到环保工作中。
接触新的岗位,意味着从零开始。针对烧结系统这一炼铁厂的排碳大户,他以脱硫脱硝为切入口,利用休息时间蹲在现场跟着设备人员了解各类除尘器的运行特点。他认真学习各个环保监测点位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2个月后,掌握了炼铁厂10个在线监测点位、14套在线监测设备、27套除尘治理设施的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并能够在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长钢,像李瑨这样的环保人还有很多,或年轻、或年长、或入行多年、或刚刚入行,但他们凭着一颗助力长钢实现绿色发展的赤诚之心,奔走在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和能耗双控的征程中。
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2021年8月16日,长钢“棒线材免加热双铸机多轧线直接轧制”项目,顺利通过钢铁行业专家验收。专家组表示,该项目运行期间取得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技术协议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性能要求,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为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解决加热炉超低排放环保问题,该公司分别于2020年8月25日—9月8日和2022年2月10日—4月6日对7号、8号连铸机进行直轧改造,除型钢产线,其余棒材、棒线、高线三条产线均具备了直轧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直轧产量累计56.60万吨,按当前的生产模式,直轧可节约高炉煤气140立方米/吨、减少氧化烧损0.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9.3千克/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减碳效益。
2022年,该公司开展多项节能降耗工作:新建回转窑项目,建成后综合利用煤气资源、减少碳排放;积极推进节能小改小革,其中电力系统实施焦化循环水泵节能改造、轧钢加热炉风机变频改造、照明系统节电改造、轧钢产线电能质量治理及SVG动态补偿等。同时,该公司还开展了结构节能,拓展节能途径;铁前系统开展降煤耗、降燃耗攻关,钢后系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2022年,该公司能源系统同比实现降本增效8000余万元。
降低能源消耗
美好的环境成为一种向往,不再局限于从事专业环保工作,而是体现在长钢每一名职工立足岗位,通过小改小革,将节能降碳进行到底。
在电力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工艺乏汽,有些乏汽在初始设计时未考虑进行回收。如大气除氧器在排放氧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乏汽同时外排。乏汽中含有大量的低品位热能,还包含原水价值、除盐水价值和除氧价值。该公司动力厂热电作业区作业长廉鑫杰带领一班同事结合公司开展的“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对130吨/小时锅炉配备35兆瓦发电机组进行改造,助力除氧器乏汽回收。
他们将除氧器每小时排放的1.5吨左右的乏汽引至换热站进汽管道上,利用除氧器乏汽进行厂房内供热,实现了冬季厂房供热零消耗。该作业区非供热期间关闭换热站阀门,开启1号低压加热器阀门,实现全年发电机组运行期间乏汽的全部回收。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供热期厂区供热使用和非供热期对锅炉给水二次加热的效果,有效降低了锅炉的能源消耗,年可节约高炉煤气1412.6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38.4吨。
苯蒸气是该公司焦化厂化产作业区生产的副产物,逸散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此,在该厂化产作业区党支部书记王锦鸿、作业长闫鹏飞的组织下,开展了苯蒸气逸散攻关工作。
苯蒸气逸散点主要分布在粗苯真空泵排气管、粗苯分离水槽放散口、粗苯分离水、真空泵工艺水和粗苯真空泵排气冷凝水收集漏斗处。经过分析,他们决定借鉴VOC治理工艺方案,解决粗苯逸散气问题。
他们首先对粗苯分离水槽放散工艺进行优化,增加分离水槽逸散气燃烧处理工艺,阻火器、水封、排水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引风机、阀门等工艺调控设备设施,实现分离水槽内的粗苯逸散气被安全输送到管式炉中进行燃烧。其次,他们进行真空泵排气工艺优化,在原真空泵排气冷凝装置末端增加连接负压煤气管道的工艺管道和控制阀门,将经过排气冷凝装置后的未冷凝的逸散气,送入负压煤气管道。他们还进行真空泵排液、粗苯分离水、真空泵排气冷凝水收集漏斗改造,借鉴高位油箱回油管上的流量观察视镜这一做法,将原有开放式漏斗改为密闭式,在每个支管上增加有机玻璃试镜,有效解决了漏斗处的逸散气,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97.6吨。
《中国冶金报》(2023年01月19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