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马薇
“我们以重点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实施多个专项攻关,近3个月,公司外购电综合电价接连创年度用电成本新低。”1月10日,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设备能源部电气系统分析会上,该部电气科科长吴春锐汇报着节能创效方面取得的喜人成果。
实施专项攻关 筑牢节能创效根基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能源绩效参数辨识和生产线能源对标为着力点,强化各生产线工序用能过程的精益管控,围绕工艺优化和改造攻关两条主线,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针对电能消耗情况,该公司设备能源部根据各单位峰谷平用电情况,制订了《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峰谷平用电指标考核办法》,加强用电管理力度并按照考核机制进行奖惩。该部各生产线按照每月下发的峰谷差电量计划,结合工序特点合理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对不连续生产设备实行避峰填谷,逐步实现了峰段停工换品种的生产模式。2023年12月份,该部电炉工序通过采取多项“避峰就谷”用电管控措施,降低电费成本共计2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做到降低用电成本,提升创效水平,该部根据电炉各阶段生产情况,对锲金220千伏变电站基本电费结算方式进行优化,由最大需量改为基本容量计费,月可节约基本电费支出约180万元。该部还积极推动碳交易与电力交易的协调,获得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核发的“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发的“绿色电力证书”。
强化工序协同 深度挖掘成本空间
“目前,我们已顺利完成8个除尘站、5个电炉二次除尘站及三棒仪表冷却气的气源改造工作,氮气消耗量降低6000立方米/小时,有效缓解了氮气供应压力,进一步降低能耗。”1月8日,在该公司设备能源部早调会上,该部能源管理科负责人刘杰对近期的能源降耗重点工作做了详细汇报。
为有效降低整体能源成本,该部成立4个攻关小组,通过对水、电、气、汽的合理平衡及管控,使各类介质消耗指标达到计划要求,不仅实现了挖潜目标,且超计划完成挖潜。2023年第4季度以来,该公司冬季生产模式变化,制氧机设备运行模式与能源充分有效利用产生矛盾,刘杰带领小组成员结合生产工序运行情况和用户需求,重点组织探索制氧机设备的最低成本运行模式。
“降低氮气消耗量,最大限度调整制氧机运行模式,将运行成本压缩至最低。”很快,刘杰有了初步的想法,并和同事一起制订了冬季电炉不同能源模式下制氧机低成本运行方案,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最终,他们梳理出14个可由氮气切换至压缩空气的用户点,分阶段组织氮气、压缩空气的平衡优化工作。随着该部氮气消耗量的逐步降低,同步切换制氧机运行模式,目前只运行1台制氧机即可满足生产要求,月可节约电费300万元。
“只要有能源利用的地方,成本就有可挖掘的空间。”该部锚定改善和优化各工序指标目标,制订设计压缩空气降压运行方案,分三个阶段将中心空压机站压力、烧结空压机站压力降低,电耗较改造前降低0.017千瓦时/立方米,在满足用户用气需求和保证生产工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累计节约电费80余万元。
《中国冶金报》(2024年01月25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