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德毅 邹华勇
“0”“3万吨”“1.3万千瓦时”“3536千克碳”。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背后,却是柳钢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厂探索低碳生产的缩影。
2月份,该厂废水循环利用项目正式投用。经过不断检测和优化,截至目前,该厂不仅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每月还可节约外购用水3万吨,降低电耗1.3万千瓦时,减少3536千克碳排放,在节能减排降碳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该厂积极落实国家和柳钢集团“双碳”工作部署,以“碳路者”党建品牌为引领,多渠道做好相关知识宣传,通过对标提升、优化改进和开展“党员+项目”攻关等活动,对自身主要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做到心中有数。
在探索低碳生产的道路上,该厂充分发挥“碳路者”的作用,紧盯燃气、氮气和水处理等能源介质“消耗大户”,以“智”节能,在工艺改造、技术攻关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不断挖掘自身节能减排潜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切实可行的举措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
完成燃气制氢系统升级改造,连续退火炉燃料更换为煤气,开展氯离子回收和废水循环利用攻关,氮气和压缩空气与广西钢铁管网互通……该厂全体“碳路者”集智聚力,以更多实招、硬招,将低碳生产工作做细做实,让滨海钢城的蓝天白云保持“原汁原味”:
燃气制氢系统升级改造:用焦炉煤气制氢工艺替换原来的天然气制氢工艺,煤气变压吸附制氢过程为物理提纯过程,无任何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合理利用好广西钢铁富余焦炉煤气,达到降碳目的,每年可减少198万立方米天然气消耗,降低能源消耗约2376吨标准煤。
连续退火炉燃料更换为煤气:通过煤气加压、烧嘴改造等方式,将连退机组和镀锌机组连续退火炉燃料由外购天然气改为广西钢铁富余焦炉煤气,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年还能减少外购天然气约5000万立方米,降低能源消耗约60000吨标准煤。
氯离子回收攻关:通过优化酸洗工艺控制、进行酸再生机组吸收塔补水系统改造和增加酸再生机组尾气控制工艺攻关等,将酸再生机组氯离子回收率提高至99.7%,酸轧机组生产时新盐酸消耗量由0.60千克/吨降低至0.06千克/吨,氯化氢排放量大幅减少。
氮气和压缩空气管道与广西钢铁管网互通:完成厂内氮气和压缩空气管道与广西钢铁管网互通,合理利用好气体厂制氧后的富余氮气,每年可减少制氮机生产氮气消耗的电量约6480万千瓦时,降低能源消耗约7968吨标准煤;做好压缩空气管道与广西钢铁管网互通,彻底解决空压机“开1台不够,开2台放散”的问题,不仅能实现内部互通保产,每年还能减少用电2040万千瓦时,降低能源消耗约2496吨标准煤。
钢铁行业是节能减排降碳的主力军,该厂将以优化生产工艺、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区域绿化、布局智慧制造为抓手,引导全厂职工争做“碳路者”的优秀践行者,不断探索低碳生产新思路和新方法,走好低碳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西钢铁冷轧厂循环水处理系统
《中国冶金报》(2022年5月2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