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立文 通讯员尹松松)2023年12月2日—5日,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其中在2023年12月3日举行的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上,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2023年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力企业品牌;“坚持极致追求强化系统创新勇做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者”的经验做法入选“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
近年来,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系统管控”的原则,持续推进节能减碳和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该公司被第一批列为钢铁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企业,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在减排方面,该公司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建成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应用到转炉顶底复吹系统,替代底吹氮气、氩气的使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二氧化碳炼钢的企业,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该公司持续强化工序余能深度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能源梯级高效利用;实施热轧、中厚板多座加热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新型烧结余热发电、真空相变技术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等项目,年可增加蒸汽量38万吨、发电量2.5亿千瓦时,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万吨。
该公司始终秉持固废“消纳、增值、引领”的管理理念,发挥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作用,通过钢铁-建材、钢铁-化工跨行业合作,打通了固废在钢铁流程内部的小循环和社会的大循环,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资源利用基地”建设验收,并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该公司持续深入开展高炉大球比冶炼技术攻关,技术经济指标不断突破,其中1号高炉、2号高炉、3号高炉实现了55%以上大球比冶炼常态化稳定运行。该公司以全流程极致降碳为技术核心,实施大废钢比冶炼的工艺路径设计,转炉工序废钢比可稳定提高至40%以上,降低碳排放30%以上;建设日产9.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研究开发“水电共生”“热膜耦合”技术,形成低碳、低成本的首钢海水淡化新模式,实现低温余热深度利用,为海水淡化在沿海钢铁等行业大规模发展应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7年“水效领跑者”企业称号。
该公司构建首钢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创立了冶金能源高效转化、梯级利用的新模式,CCPP系统发电效率达到47%以上,较同等机型效率提升2个百分点;热效率高达81.5%,是传统热效率的两倍以上,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万吨。该公司被中国节能协会授予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三等奖,并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
据了解,为期4天的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由新华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中国贸促会海南省委员会承办。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设置了主论坛以及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文旅体融合发展论坛、绿色发展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创造大会等数十场平行论坛和分论坛。“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通过案例征集、点赞发布、总结研讨、展览展示等形式,多角度展示近年来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各领域的绿色发展成就,点赞典型案例和影响力品牌,宣传绿色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彰显榜样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4年02月0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