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杨 刘宁
近日,笔者走进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调度管控大厅,错综复杂的铁路线路尽收眼底,红绿变换的模拟信号灯闪烁不停,24小时不停地调度着数百辆产品外发车辆。张宣科技物流公司经理郭瑛说:“升级的智慧物流系统能够快速调整火运线路、时间,精准高效地与当地火车站点对接。”
构建稳健的运输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是推动企业发展与服务客户的关键环节。在打造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过程中,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一手抓“降成本”、一手抓“智力支撑”,全力打造高效、安全、绿色的物流运输体系。
推动物流运输体系智能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目标为高效率、高效益,具有新动能。“我们要聚焦科技力量,推动技术攻‘尖’、产业向‘新’。”郭瑛说。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该公司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物流产业链条上,科学布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不断促进物流运输体系智能升级。
从初期的稳定运输,如今发展到稳健与“智能”阶段,在物流运输计划、调度等环节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一高线南侧铁路早已进入无人值守状态,物流系统依靠科技创新闯出了产业升级的新路子。”该公司设备能源副经理张磊介绍。
该公司铁路道口无人值守的智能化体系建设突破了产品批量化外发、产业数字化应用的瓶颈,使物流运输效率更高效;创新工作室紧盯铁路线路、信号、车辆设备的运用和检修等关键技术改革创新,先后完成33辆焦炭专用车改造、铁路信号室外设备技术创新及应用等项目,节约成本费用近千万余元,取得丰硕成果。
深度挖掘科研潜力,一批技术研发应用成果落地。该公司“一种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一种铁路轨道电路的跳线卡钉制作器”等11项团队创新成果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铁路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降低道岔尖轨磨耗故障率”等17项科技成果先后获省、市和公司奖励。同时,该公司积极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对火车发动机维修、司乘操作、信号维检等关键岗位职工开展培训,弥补关键岗位人员的知识漏点和技术操作盲区,消除物流运输畅通的制约因素,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中得到了有力见证。
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日前,一列满载20CrMnTiH高端齿轮钢用特钢棒材产品的火车,从该公司棒材生产线厂房缓缓驶出,开往当地铁路站。特钢棒材产品集中运载了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区的订单产品。今年是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进入打造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示范区的开局之年,张宣科技物流公司已累计355次开启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外发产品集中配送模式。
“公转铁”是该公司在建设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示范区中调整运输结构的一大亮点。2024年,《全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开始实施,绿色物流成为产品、原料运输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该公司与相关部门沟通调整装配计划,加强全过程各环节、各工序质量管理,紧抓政策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快速提升铁路运输外发能力。该公司密切与铁路部门沟通,并与铁路局签署《集装箱物流服务协议》,散状物料实现快捷环保发运,及时掌握产品需求和所需资源量,优化空车资源分配,进一步提高火车运输外发比例,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笔者从张宣科技统计部门获悉,5月份,产品外发运输总量完成18.74万吨,超计划13.28%,火车运输达78.82%,减少柴油、汽油货车612辆,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
未来,该公司持续推进绿色物流运输工作,坚持“外发产品宜铁则铁、内部物流铁电优先”的原则,形成少汽、多铁、多电的混合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网络,实现绿色、高效集散原料物资、外发产品,在保障产品及时交付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大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中国冶金报》(2024年07月18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