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近日,首钢通钢炼钢事业部管理群、炼钢作业区各信息沟通群都异常活跃,举措、叮嘱、询问频频弹出,各岗位员工争先恐后研究降电耗的可行性举措。微信群呈现的状态是当前该炼钢事业部全员降低冶炼电耗指标、追求极低成本运行的一个缩影。
想都是问题,干才有答案。市场“严冬”,如何“御寒”?通钢炼钢事业部用真抓实干给出答案。8月下旬以来,围绕通钢生产组织模式调整,该炼钢事业部不等不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通钢“低消耗、低成本、低产出”的经营策略,快速行动,大胆冲锋,管理层率先打破指标到顶的固有思维,把攻关指标、降本划分到最小单元上,取得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突破。
据统计,9月份以来,该炼钢事业部冶炼电耗呈稳步下降趋势,上旬吨钢冶炼电耗88千瓦时,中旬下降到79千瓦时,吨钢降成本11元,全月可降150万元以上,在同一生产模式下,吨钢冶炼电耗降本创最好成绩。
该炼钢事业部党委书记隋国军说:“数据背后凝聚着干部职工的集思广益和辛苦付出,但更折射出大胆转变观念,打破因循守旧、敢于创新突破的精神。”
在调度室,正在关注生产运行情况的该炼钢事业部部长鲁艮军说:“此次冶炼电耗攻关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源于炼钢事业部全员思维模式转变,大家敢于向稳妥的操作模式宣战”。
据了解,冶炼电耗是炼钢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成本降低作用不小。近几年来,该炼钢事业部始终围绕冶炼电耗指标开展攻关,使很多人有了指标到顶,潜力挖尽的想法。随着通钢启动单高炉生产组织模式,通钢要求全员苦练内功,围绕重点指标开展攻关。
如何突破指标到顶的思维,把电耗切实降下来,该炼钢事业部陷入深思。在同一生产运行模式下,该炼钢事业部也曾研究过经济运行模式,吨钢电耗也小幅下降,成效不大。电耗攻坚空间逐步收窄,几轮研讨会下来,部分管理人员还是心存疑虑。其间,通钢公司领导多次在现场指导工作,要求炼钢事业部盯住指标不放,拿出决心和果敢,与困难掰腕子。
按照通钢领导的指示精神,该炼钢事业部党政领导带头发问,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带领职工针对问题,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模式是否最优、有没有下降空间、哪些设备存在空耗、成本是否细化到最小单位?”几道必答题似一声声灵魂拷问,让各级人员入脑入心。运行模式如何实现最短流程,如何实现最佳节能方式?形势任务教育会、专题讨论会层层铺开。
该炼钢事业部通过研讨,制订举措,发动各层级人员围绕产线,用实际数据说话;各科室主任、各作业区作业长带头在现场跟踪,摸排转炉、精炼炉、板坯的最佳对应方式;所有技术人员扎根在一线,每天收集各类生产消耗数据,对比分析差异;事业部制作生产预演模块,不断尝试。
“1号、2号转炉的公辅设施是一体的、3号精炼炉比1号能耗大。”在相同生产模式下,该炼钢事业部将以往运行数据与当前每日生产数据对比。数据揭示了问题,也指出了前行路线,经过科学分析,该炼钢事业部最终确定了3号转炉、1号精炼、1号板坯的生产流程。
不留后路 加码加压
走进炼钢炉前区域,一种紧张有序的操作氛围映入眼帘。当班工长反复确认生产参数,转炉主、副操手目光紧盯各项数据,炉前工大步流星从操作室到现场工作。
为将生产模式降耗做到极致,通钢炼钢事业部不断谋实举措,一方面在操作模式上大胆改进,将在线5个钢包改为4个钢包运行;另一方面把能停下来的公辅设备彻底停下来,降低设备运行成本,为降电耗攻关助力。
炼钢作业区作业长崔刚说:“看似操作模式改变,实则是优化管理。”在线钢包减少了,势必会提升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提升,转炉、精炼、连铸、准备、天车各工序间就不能出现工艺操作失误。一个环节失误会造成整个生产链条失控,公辅设备运行也不能有一点差错,停下来的设备不能及时启动,势必会让生产模式陷入被动。该部生产技术室副主任柳恩丰说:“改变是艰难的,但一场场形势任务教育会也让大家清醒,直面严峻的市场形势,不改变就难以突破。”
打破惯性思维的牢笼,给自己加码加压。作为攻关主体,该炼钢事业部炼钢作业区把保证顺稳作为关键,狠抓转炉、精炼两个重点操作环节;提高生产速度,合理调控成分,减少等待钢水时间;科学测算出钢温度,借用铁水热量,把每炉出钢温度提升20℃,保证精炼炉快速升温要求。炼钢作业区利用攻关竞赛激励干劲,将培训作为提技能、满足紧张生产模式的内在要求,利用班后会开展培训。从生产模式调整以来,该作业区开展了原辅料用量如何更精确、氧枪如何控制更合理为内容的两轮理论和实践培训,做到了全覆盖。
站在全局角度科学调控,该炼钢事业部提高软吹合格率、降低终点氧、提高恒拉速率、提高钢包透气率等竞赛全面铺开,每日通报电耗等重点指标数据,及时纠偏,找到问题,消灭问题,凝聚合力,注入动力,将职工自我加压变成了常态。
开拓创新 疏通“梗阻”
各种举措实施后,吨钢冶炼电耗预计能降2千瓦时~3千瓦时,实际降低10千瓦时,而且还在降低。冶炼电耗指标持续降低坚定了职工一次次冲锋的信念。在降低冶炼电耗上,职工自发出谋划策,将一项项改造纳入具体举措中,打通了降耗路上的“梗阻”。他们摸排高压泵、低压泵、中压泵及液压站等公辅设备,彻底让非生产设备停下来;他们积极与能源事业部沟通,调整供水模式,探求最佳供水方式;他们有效配合,平衡各处用水,调整中压水各支线用户用水量。
针对综合泵站大功率送水问题,职工们集思广益。首先他们采用替代水源的办法,试验将浓缩池水加压代替原压滤机及料包打料用水,缩短送水路径;然后安装一个更加灵活、启停自如的小功率潜水泵替代原来两台大功率水泵,达到取送水目的,每天可节电9600千瓦时。
板坯连铸机摆动剪液压系统由三台75千瓦电机带三台泵以两用一备的方式运行,通过技术改造只在检修后才需要充一次压,大大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容量要求。板坯设备人员通过反复论证和试验,实现了只用一台主泵电机就可完成剪切任务,年实现节电33万千瓦时。
针对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线集水坑设计缺陷,该炼钢事业部研发了一种高效的水射器装置。巧妙地利用高压水形成的负压,该装置有效抽吸集水坑内的废水和氧化铁皮,不仅大幅提升了排水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每条生产线仅需安装一台射水器,其排水量就相当于两台4千瓦的潜水泵,且故障率极低。每年可节电约14万千瓦时,节省备件费用1.4万元,同时减少人工工时120小时,实现了节能降耗和减少人工的多重效益。
编后语:没有越不过去的高山,也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通钢炼钢事业部降电耗攻关启示我们,只要敢想敢干,敢于突破、勇打硬仗,就一定能柳暗花明。现在,钢铁行业正在追求“极致能效”,只有把全员动员起来,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舍我其谁的魄力、拼搏奋战的勇气、永不懈怠的锐气,主动求变,大胆应变,困难一定会被攻克,钢铁企业依然会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朝阳。
《中国冶金报》(2024年10月2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