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战风 曲连毫
7月16日,笔者走进辽宁省海城市中昊镁业有限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改造景象。曾经林立的40余座轻烧窑炉正被有序拆除。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现代化窑炉的基建工程同步如火如荼地推进。
作为海城市首批启动产能置换的企业,中昊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落后产能退出。该公司副总经理战景航表示:“破旧立新的过程如同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拆除旧窑仅仅是转型开端,更关键的是构建契合新发展理念的产能体系。我们正全力加快建设节能、高产、排放低的现代化窑炉。”据了解,今年该公司在新窑炉建设上总投入高达3亿元。目前,1座新式窑炉土建工程已破土动工,主体设备及附属设备均已完成采购,整体工程预计于2026年年底前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其余2座窑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海城菱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海城市中昊镁业有限公司以“产能置换+科技创新”为引擎,奏响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乐章,为菱镁行业发展提供了范本。作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镁质耐火企业,中昊镁业正在通过拆除旧窑和科研攻坚,破解菱镁行业绿色转型难题。
产能置换带来了产业结构的“物理变化”,科技创新则引发了企业发展的“化学反应”。近5年来,中昊镁业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积极组织科研团队与辽宁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研发资金,围绕菱镁与装备课题展开联合攻关,累计获得14项科研成果。其中,高热震镁砂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产业化项目,以电熔镁砂和中档镁砂为原料,搭配轻烧镁粉结合剂,通过精准配比、梯度烧结以及系统技术程序,实现了工艺全面优化。
在装备改造攻关领域,在轻烧窑炉改造中,中昊镁业采用异形砖构筑冷却拱,有效提升热效率并均衡温度场;烧结竖窑增设CO2碳化装置与高精密封系统,为造球工艺提供了坚实保障;电熔镁砂炉创新应用余热交换与粉尘回收技术,使电能消耗降低10.7%。这些科研成果的成功应用,显著降低了该公司能耗,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实现了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双重目标,为该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中昊镁业,传统窑炉产生的滚滚烟尘已被智能生产线的数据流所取代,中低端镁砂的粗加工模式也成功升级为高技术含量的耐火材料生产。中昊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海城市朝着“世界镁都”宏伟目标奋勇迈进的有力见证,为海城菱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