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道辉
已经收官的“十三五”和刚刚挥别的2020年,对于首钢水钢人来说,是一段奋斗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断成长、不断突破、不断跨越的历史。在“十三五”期间,首钢水钢利润持续增长;2020年经营实现预期目标,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勠力同心 绘就“十三五”恢宏画卷
在“十三五”期间,首钢水钢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坚持“保生存、谋发展”主基调,持续推进主、辅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取得了“减亏、止血、扭亏”三大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开启了“提素、提质、提效”第二次大会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推动增效增盈,实现了连续4年盈利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十三五”期间,首钢水钢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基础管理不断强化,经营效益不断提升,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过去的5年,首钢水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产能规模从500万吨钢优化到350万吨钢;实施事业部和大部制改革,形成了钢铁主业“五部一中心”管控模式和产销一体化运行模式,处级、科级机构减幅分别为19.35%、38.59%,在岗职工数减幅为41.17%,实物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过去的5年,首钢水钢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先后完成了6号和7号烧结机综合节能、高炉工艺优化、冶炼提速等改造项目,降低了铁水单耗,缩短了转炉冶炼周期;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获得专利授权81项、贵州省级及首钢集团科技进步奖12项,内部创新项目89项,创效1.7亿元;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生产数据贯通铁、钢、轧全工序,“少人化、集控化、一键化”的智能工厂建设初见成效;持续推进新产品开发,高强度82B等系列产品取得突破,成为行业龙头贵绳集团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另外,首钢水钢产品在“天眼”工程、平塘特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和贵州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过去的5年,首钢水钢坚守环保底线红线,积极推进绿色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5.11亿元,先后实施了6号、7号烧结机烟气脱硫等24个环保治理项目,达标排放能力大幅提升,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通过废钢回收加工、废渣废矿重复利用、余热余汽发电供暖等使循环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厂区绿化美化和环境治理成效斐然,绿化率由24%上升到36%以上,“绿色工厂”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过去的5年,首钢水钢激励千军万马闯市场,全力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初步形成钢丝钢绞线、废钢回收加工、新型环保建材、循环经济、职业教育等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多元产业营业收入持续提升,利润持续增长。
上下同欲 谱写2020精彩篇章
刚刚过去的2020年,首钢水钢干部职工上下同欲、同舟共济,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生产、降成本、增效益,钢材产量、自发电量、资产负债率等多项指标达到企业去产能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首钢水钢迅速制订疫情防控方案,第一时间明确措施,压实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火墙”;积极应对上游原材料资源紧、运输难、价格高和下游工地停工、钢材积压、价格大幅下滑的“两头市场挤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生产,各主体单位24小时不间断生产,实现了疫情期间的稳产高产,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
这一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钢水钢党政班子有力推进30项重点工作;基础管理再提升、降本增效12项攻关等重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事业部、大部制改革深入实施,日成本核算和三级核算得到细化,机构、业务和工序上下贯通、左右联通;深化工效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加强人工费成本管理,鼓励“降成本、增利润、挣工资”,有力促进了降本增效、职工增收;持续推进转型提效,实施智能机器人、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等“科技提效”措施,劳动生产率同比得到提高。
这一年,首钢水钢坚持“稳顺为第一要务”,狠抓稳铁、增钢、提材各环节工艺优化和减少故障等工作,铁、钢、材实现大幅增产,规模效益凸显。其中,铁焦事业部不断优化高炉工艺,两座高炉保持了长周期稳顺,创造了铁产量10412吨的月度日产新纪录;钢轧事业部围绕缩短冶炼周期、提高轧机作业率等重点环节开展攻关,钢、材产量多次取得突破;能源事业部、物流仓储事业部、智能应用事业部等其他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公司一盘棋,有力保障大系统稳定运行。
这一年,首钢水钢各单位紧盯“内部吨钢增效150元”目标,12个攻关组由领导挂帅领题交账,深入开展“对标找差,挂图作战”,瞄准靶心,重点突破,全年完成吨钢增效140元;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资金计划,狠抓资金日归集、成本日核算和降本增效,以收定支,先款后货,严控应收应付和管理费用,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这一年,首钢水钢采购部门坚持快进快出,经济保供,优化期现比例,加强铁矿石比价,提高国内矿使用配比,消化采购市场价格上涨因素,进口矿价格跑赢普指0.78美元/吨,国内采购跑赢市场0.19%;持续推进“阳光购销”,多次刷新首钢外埠企业竞拍纪录,资材、备件实现100%电商采购;销售部门按照精耕贵州、巩固云南、布局川渝的营销布局,借助营销一体化系统推进网格化营销,强化产销协同、区域协同,优化品规、优化渠道,全力稳价走量保效益,直供比达到60.9%。
这一年,首钢水钢安全环保水平持续提升,安全绿色发展能力增强;设备管理持续提升,生产稳顺保障有力;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品牌形象提升;信息化持续提升,智能工厂初见成效;法治能力持续提升,风控防线不断筑牢。
这一年,首钢水钢多元产业勇闯市场,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均超计划完成。
砥砺奋进 逐梦“十四五”发展蓝图
在“十三五”圆满收官之际,首钢水钢围绕“补短板、提效率、调结构、增效益”,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完成了企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了发展目标、方向、路径。
未来可期,不负韶华。2021年,首钢水钢将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两条主线,坚持极致提升产量、极致降低成本、极致管控费用、提升购销效益,巩固“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化提升、依法治企”5项基础,对标找差,提质增效,稳固钢铁主业,加快多元发展,全面完成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把首钢水钢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中国冶金报》(2021年2月9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