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炼钢厂全面推进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搭平台、严考核、促转化,打造员工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不断积聚发展强劲动能,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1强化激励,增强员工幸福感
“评选中,我和组员认识到,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班组建设,只有团队配合,密切协作,奋勇拼搏,才能取得好成绩......”炼钢厂二转炉作业区转炉炉长王秋森说道。
把时钟拨回2023年3月,炼钢厂组织开展优秀炉机长、钢花之星评选,王秋森带领班组成员不断优化工艺流程、规范操作,班组各项指标在厂内名列前茅,班组7次荣获“钢花之星”称号,他本人也成长为炼钢厂最年轻的“七星”炉长,是大家公认的转炉炼钢能手。
这是炼钢厂强化激励,由此滋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优秀团队之一。好的荣誉激励,关键在于及时激励、持续激励、加大力度激励。炼钢厂2023年来,在员工激励上下足了功夫。每月对“钢花之星、优秀炉机长”获得者开展授星表彰仪式,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在班组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这也得益于炼钢厂厂领导对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视,他们将奖励送进班组,将鼓舞送到员工,与一线员工们奋斗在一起。
02畅通渠道,提高员工获得感
为搭建好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桥梁,炼钢厂管理者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搭平台、建机制,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共同为炼钢厂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会识人,并善用,是炼钢厂全面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炼钢厂发现人才后,通过设置厂内见习作业长、室主任,分层级对管理、技术业务、操作维护员工进行专业培养,为员工搭建好“练武”平台,给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机会,其中涌现出王勇、彭俊源等优秀员工。
“这次参与党员先锋树旗帜发布会,我还得了一等奖呢!厂内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我带领班组扎实推进标准化作业,朝着‘再创三年无非计划断浇事故’目标前进。”一连铸作业区王勇说道。在员工面对面交流会上,他提出的减少1号机结晶器保护渣消耗项目,通过提升推渣技能,放缓推渣速度减少铺洒浪费,控制渣盆上保护渣散料存放量≤5kg(1小袋)等措施,使得1号连铸机弯曲段区域保护渣堆积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看,他们又在寻找废旧钢筋,是要干什么吗?”在二转炉作业区现场,常看到点检员彭俊源正带领班组员工在寻找废旧钢筋,经了解,他们正在自主制作“V形钉”,对密闭室再次加固、挂网、喷涂处理。大家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设计、制作加工V形钉的工具,一部分人寻找废旧钢筋,利用空隙时间共同加工“V形钉”。经过近一周的准备,5000颗“V形钉”制作完毕,并用于转炉密闭室的挂网作业,经检验满足挂网要求。此项举措为作业区全年降本7万元。
03提升技能,重视员工个人发展
炼钢厂高度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下足了功夫。本着重关怀、打基础、强历练、优选拔的原则,建立完善大学生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成才,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成长汇报和论文发布活动,发掘出一批后备技术业务人才;践行“能上能下”,开展高级主任师、主任师述职评价,2023年,有6名区域工程师晋升为主任工程师,2名主任工程师降级。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让员工欢欣鼓舞,时刻感受到未来可期。
“是金子总会发光,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炼钢厂的培养机制让我看到了发展的方向,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负韶华。”通过述职评价由区域工程师晋升为主任工程师的刘小红激动地说。他在生产技术室负责能源管理工作,2023年,通过抓实提高转炉煤气回收、蒸汽回收、降低电耗,降低烘烤用能、降低氧耗、降低天然气消耗等8项重点工作,累计实现能源降本达4000万元以上。
“在炼钢厂的培养下,我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已申报7项专利,撰写《减少4#机粘结停车的分析研究》论文,通过小改小革提出2项降本增效的方案,可降本26.02万元呢!”新进大学生王涛在论文发布会上谈道。“感谢厂里面的技能培养,今年我还要申报‘五星员工’,我对自己有信心!”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