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钢集团公司在料场规划、环境整治等方面积极作为,先后采取硬化地面、种植绿植、苫盖、喷淋等措施强化料场管理,积极打造绿色环保料场,见到了初步成效。然而,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整治露天料场已无法完全满足绿色环保要求,改造料场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紧盯行业先进 积极筹建新料场
“酒钢集团公司积极研究相关政策要求,将改造露天料场列入‘十四五’规划,刚开始计划在所有原设备不拆的基础上,把料场封闭起来就行了,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同行业考察、调研。”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储运部物流工程师高玉权介绍。
项目筹备人员2019年去宝武集团宝钢股份公司考察时发现,他们的料场是“C型”全封闭式的,不仅能减少占地面积,更主要的是可以容纳更多的物料,提高堆存效率。料场周围种植了草坪,空气很清新,“C型”棚里也很干净,十几个大型设备只有两个人在操作。而当时酒钢的13台设备需要50多个人在现场操作。
有了新的目标,储运部积极向该集团公司提出改造建议,经过反复论证、研讨,对工艺路线和设备设施进行研究考察后,2021年12月,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式立项。随即该部成立项目部加大马力开展项目招标、工期研讨、方案制定等各项前期工作,吹响了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的“冲锋号”。
2022年4月,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主体位于酒钢冶金厂区东南区域,在嘉东料场原有的用地范围内,建设高效集约型智能环保综合料场。
据介绍,储运部原有3个露天料场,其中嘉东料场主要负责酒钢动力煤、炼焦煤、原矿、石灰石等原燃料的仓储、运输和供给工作。此次料场改造项目占地52.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座C型料场、1座混匀B型料场、13个直径26米的原矿筒仓、11个直径21米的焦煤筒仓,以及配套智能料场系统及公辅设施,分别用来储存动力煤、焦煤等原燃料以及原矿等,还有50条封闭皮带长廊,给电厂、高炉、烧结、选矿、焦化等工序提供原料。料仓和转运通廊全部封闭管理。
“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堆、取料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的目标。”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部执行经理芦旭说。
建设标准提高了,工程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嘉东料场担负着输送、储存原燃料的重任,为确保生产不受影响,一场“腾笼换鸟”式的工程建设就此展开。
克服一切困难 腾笼换鸟两不误
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先把1号C型料场建好,把2号料场的料腾到1号C型料场后再开始建设2号C型料场,1、2号C型料场都建好后,动力煤就能正常保产,再开始建3号C型料场,这种被称为“腾笼换鸟”式的建设,就是改造和保产并行。
春季的嘉峪关风沙不断,加上疫情等特殊情况,使工程建设难上加难。项目部迎难而上,以“各种问题协调不过夜”为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配合各总包单位抢工期、抓进度,全力确保项目安全、有序、高质量建成。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团队遇到了不少“拦路虎”,就连图纸也成了一大制约点。
芦旭龙介绍,嘉东料场部分进料和出料皮带通廊、转运站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这次改造要在上面加减设备就得通过图纸来计算载荷够不够,必须严谨。当大家找到图纸后发现由于年限太久,都已经变成一片一片的了,而且当时都是手绘图纸,现在变得非常不清楚,只能根据能看清的地方推算看不清的地方,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要到现场实地测量、校核好长时间,仅弄明白图纸这一项工作就用了近半个月。
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建设人员加足马力、扫清障碍,解决了交叉作业难度大、冬季施工温度低、机械吊装空间小、智能设备运行效率低等各种问题,2023年,1、2号C型料场相继热负荷试车成功,按期投产运行。
全封闭的皮带通廊、自动化的大型设备、干净整洁的道路、焕发生机的绿植,这就是改造后的储运部嘉东料场。
储运部生产环保室经理童银贤说:“这里以前堆的都是动力煤,通过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运送到这,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车辆倒运、人工卸车等作业环节,效率低下、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现在我们的料场是全封闭的,不仅不会有粉尘飞扬的现象,还减少了原燃料露天堆存造成的风损、雨损等损失,降低了料场运行成本,每年可节约成本8000多万元。”
绿色化智能化 料场焕发新生机
料场改造不仅提升了环境保护水平,还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环境,今年集团公司在料场周边种上了绿植,绿化面积达16%,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向“绿色化”企业迈进了一步。
如今的嘉东料场,斗轮堆取料机已被智能刮板机所取代。智能刮板机利用料场实时三维建模信息及可靠的检测传感设备,建立与流程PLC一体化的网络架构及管控平台,精确定位、智能建模,依据生产计划或操作员指令自动完成作业。
“现在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设备,在整个堆、取料作业中,能够自动对位、自动堆料、自动平料、自动取料,堆取物料达到计划用量时还能自动停止、自动控制。”张栋生高兴地说。
这里有20多个红外线3D激光扫描仪,每个料仓里各一个,3D激光扫描仪对这些物料进行实时扫描监控,解决了很多之前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煤自燃检测消除了安全隐患,扫描表面温度超过50度时会提示报警,操作人员就会及时采取措施。
不仅如此,3D激光扫描技术还能实现原燃料的作业计划管理、仓群信息管理、作业报表编制、自动盘库等功能,真正实现了料场的数字化管理。以前,原燃料堆得像山一样,每天要拿着仪表器材从这些“山”上爬高下低去盘库、测深度,从南到北挨个测下来得花费一个多小时。现在3D激光扫描仪在刮板机上,利用3维立体图几分钟就能测完。
“绿色智能化料场还有流程智能决策控制系统、智能混匀配料系统、掌上料场系统等,等3号C型料场今年10月份建成投产后,将彻底实现物料从卸车、输送到储存等生产流程全程不落地,以及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项目总体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张栋生说。(刘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