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轩
在山东日照,一卷卷钢材正通过欧冶智慧交易平台走向全国。作为中国宝武第二营销渠道,欧冶云商依托数字化平台与生态协同能力,持续加强供应链渠道建设,积极开拓市场边界,书写了渠道能力跃升与市场活力迸发的新篇章。
2024年,欧冶云商与山钢日照共同开启销售模式革新之旅,将传统线下交易搬上云端,先后拓展了现货直营、现货商城结算等多种业务模式,通过打包销售结合单件销售,形成平台化交易综合解决方案。
当钢厂的仓储动态与终端需求在云端实时碰撞时,欧冶云商的智能算法便开始悄然发力:自动匹配供需、优化物流路径、预判库存波动……平台的力量远不止于此。
2025年,山钢日照IMC(智能管理中心)系统上线后,通过智慧交易平台,钢厂、平台与终端客户实现全链条贯通:现货资源自动投放,现货成交量同比增长45%;客户轻点屏幕即可预览质保书、追踪物流轨迹;提货周期缩减至历史最短水平,让849家终端客户都能享受到“指尖下单、全程可视”的采购体验。利用欧冶云商的平台服务能力,钢铁交易正从繁琐走向简便。
山钢日照中厚板厂区域工程师王成龙直言:“山钢日照与欧冶系统采购平台的合作形成了‘互联网+’的采购新模式,将生产、采购和财务业务进行扁平化管理,实现了从传统采购向云端采购的转变。生态协同供应链联合体优势互补。”
供应链服务的终极战场,往往藏在三线城市的工厂车间。为提升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欧冶云商优化营销渠道网络布局,与社会加工企业组建供应链联合体,通过对接钢厂销售管道,深挖区域市场渠道,为终端中小客户做好从钢材采购、加工到成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湖北荆州、宜昌,欧冶云商华中团队发挥“铁脚板”精神,穿梭于终端工厂之间。他们带着平台沉淀的销售数据及物流流向数据,分析锁定了10家意向客户,并逐一拜访次终端客户,用“供应链联合体”模式破解采购痛点难点。然而,三线城市对互联网平台采购接受度不高,采购圈子固化,该团队成员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拒绝。
“有产业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机会。”秉持着这个想法,该团队“叩开”了湖北宜昌宜都某厂的“大门”。该厂一贯采用的采购模式是货到验货后见票付款,与欧冶云商的销售模式存在差异。于是,双方通过供应链联合体模式,由欧冶云商联合本地加工企业,实现平台交易与线下交付无缝衔接。
卖货在平台,功夫在线下。为了满足客户“低库存、快响应”的需求,业务经理化身列车调度员,实时跟踪加工、物流每一个环节,确保交付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成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数月间,欧冶云商团队走访了荆州、宜昌等地近40家次终端客户,成功与其中2/3的客户达成合作。欧冶云商的生态协同模式正从“试验田”迈向“丰收地”。
从智慧交易平台的云端赋能,到三线城市的“铁脚板”突围,欧冶云商始终以客户为核心深耕供应链服务。未来,这支中国宝武的“第二营销舰队”将继续深耕数智化与生态协同,以更全方位的服务、更前沿的数字科技应用,促进钢铁产成品供应链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1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