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聚焦“红光带”运输作业难点、痛点,开展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融合的场景式培训,促进职工在真操实练中淬炼排查治理硬功,为铁路运输顺畅筑牢技术屏障。
课堂搬进现场,故障成因“看得见”
“大家看这里——轨道电路接续线松动,就可能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控制台直接显示‘红光带’。”7月16日上午,在张宣科技物流公司成品站作业现场,有着20年经验的党员技师任振国手持万用表,指着钢轨接缝处的部件讲解,身后是围拢学习的青年职工——这是该公司实训的日常场景。
告别以往“教室讲原理、图纸说故障”的模式,实训课堂直接扎根铁路沿线、信号机房等真实作业环境。针对“红光带”常见诱因:钢轨生锈、绝缘接头破损、电缆接地等,实训团队将拆解的轨道变压器、信号机等设备搬至现场,结合典型故障案例,手把手演示部件检测、参数测量、电路导通测试等关键步骤。职工边看边记、上手操作,抽象的“电路原理”化为可触摸的“部件状态”,“故障成因”从书本描述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对应”,对“红光带”的形成机理理解更为透彻。
模拟实战演练,应急处置“练得熟”
“三号道岔区段出现‘红光带’,半小时后将有机车作业,请立即处置!”调度室模拟指令传来,实训学员迅速携带工具奔赴现场,严格遵循“先外观后参数、先静态后动态”的应急处置流程,依次检查钢轨面清洁度、轨距拉杆绝缘性能、信号电缆接头等状态……15分钟后,精准定位到“绝缘轨距杆破损”的故障点,顺利完成处置。
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该公司设置“突发故障演练”环节:随机设置单一或复合故障场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故障判断——工具选用——处置操作——效果验证”全流程作业。实训老师全程计时、实时点评,重点纠正排查顺序混乱、工具使用不当、安全措施疏漏等问题。同时引入“师徒结对PK”机制,老带新组队比拼,既考技术熟练度,也练团队协作力。经反复演练,学员故障排查平均时间缩短35%,处置规范性显著提升。
总结提炼方法,治理经验”传得开”
“遇到雨天‘红光带’,优先检查电缆沟积水和钢轨绝缘层;冬季低温时,重点关注道岔转辙机接点是否冻结……”实训总结会上,职工踊跃分享“实战心得”。这些宝贵经验被系统整理为《“红光带”治理三字经》《季节性故障排查口诀》等简便易记的资料,在该公司工电车辆作业区全面推广。
该公司还鼓励参训职工将实训成果转化为改进建议,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成立“‘红光带’治理攻关组”,结合实训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钢轨定期除锈保养”“信号电缆标识化管理”等5项优化措施,并推动纳入铁路日常维护规程。
如今,该公司实训团队中已有15人能独立处置复杂“红光带”故障,成为治理一线的“生力军”。今年以来,铁路“红光带”故障次数同比下降80%,单次故障处置平均耗时从45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实训课堂的“真功”已转化为保障运输畅通的“实效”。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深耕实训课堂,让更多职工在实操中淬炼硬功,以“零故障”目标守护铁路运输“生命线”,为企业物流高效运转提供坚实支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