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魏永广 刘泽辉
  “班长,咱们的检定仪十几年了,不好用,该换一台了。”
  “知道了,我想办法看看是不是能修一下,买一台不少钱呢。”
  “班长,咱们的标气就剩一瓶了,再报两瓶吧。”
  “先报一瓶吧,用完了再报。学会过紧日子,尽量少占用资金。”
  “班长真小气。”
  日前,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生产部检定班的职工和他们的班长刘彦军之间有着这样的对话。
  刘彦军参加工作30多年,一直从事仪表检定工作。检定仪器的脾气他都摸透了,十几年的仪器已到报废年限,可由于保养得当,设备还是非常稳定,就是偶尔出现故障,他也能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修复。
  这一天,又有职工找到他:“班长,压力校验仪压力不稳无法校验,这台设备近20年了,备件也买不到,更新吧。”
  “别急,我看看。”
  刘彦军查看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分析排查故障原因。经反复测试,判定是增压装置出现故障。联系厂家后得知,配套的增压装置已停产,他又追着厂家问有无替代备件。厂家技术人员也被他感动,帮他出了一套采购空气压缩机替代该备件的方案,并负责指导安装调试。备件到货后安装调试成功,这一次又节约采购资金6万多元。
  依据多年的经验,刘彦军经常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最大程度解决校验过程的干扰因素。而急需一些零部件的时候,他自己不吭声买回来反复测试。同事们和他开玩笑,他说:“修好了总比新买一台要节约,我们应该算综合效益。”
  在刘彦军的影响下,班组的职工们都变得越来越会过日子了。
  《中国冶金报》(2021年6月1日 03版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