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姬涛 赵东利
今年初以来,河钢唐钢设备机动部青年职工以技术升级为引领,紧紧抓住“降本提效”积极作为,持续优化炼铁、炼钢成本。1月份以来,该部仅环冷机台车复位改造及连铸设备润滑油的降本两项技术攻关,就降低生产成本近30万元。
勤钻研 争当创新“探路者”
“张兴华年轻,脑筋灵活,只用一个小小的杠杆装置就预防了设备故障,向这位年轻人学习。”2月14日,在该部微信群里,一则信息引起大家关注。
据了解,张兴华是该部检修科一名青年技术员,平时话语不多,但心思缜密、爱琢磨事。1个月前,他凭着对设备独特的敏感性,对河钢唐钢炼铁事业部烧结区域环冷机产生了兴趣。
“环冷机的功能是有效冷却从烧结机卸下的烧结热矿,得到成品料。别看它不起眼,一旦‘罢工’,将直接影响烧结矿产量和铁水质量。”张兴华说道。他心里很着急,连续几天都守在生产现场进行相关研究。
经观察,他发现环冷机在卸料复位时,内部复位辊进行复位工作,环冷台车压臂轮沿卸料压轨下降,台车再次进入装料区,一旦复位辊出现故障,台车将无法复位。操作人员仅凭肉眼不能及时发现,会导致环冷台车臂与压轨卡阻变形损坏,进而造成烧结系统停机维修,影响生产作业。
“问题点”找到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张兴华拿出不服输的“牛”劲儿,反复查找资料,想办法,1周后终于设计好一套包括传动杆件、配重块、传动托辊等的新型检测装置。
“当环冷台车没有正常复位时,就会撞击传动杆件……传输故障信号传递给烧结中控室的操作人员,提醒员工立刻处理,避免引发设备故障。”看到工作取得成效,张兴华的话语里难掩兴奋。
为确保这个装置切实可行,张兴华带领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反复论证。之后,张兴华又紧锣密鼓地组织技术人员依图安装复位辊故障检测装置。
烧结环冷机台车复位辊故障检测装置运行以来,急停操作两次,均得到了有效检修,设备稳定性能显著提升,年降成本可达120万元,平均每月降成本10万元。
巧攻关 勇当破解“急先锋”
2月12日上午,河钢唐钢热轧事业部连铸作业区生产十分繁忙。伴随着设备的轰鸣声,一束手电光柱在设备之间“走走停停”,该部机械设备管理科青年职工张宁正认真地查看设备运行状况。
“连铸设备运行稳定,油耗量较上月减少10吨,证实了油品调整方案切实可行,攻关结出了硕果。”张宁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却难掩喜悦之情。
为了更高效地支撑产线生产顺行,该部鼓励青年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为产线提供“零距离”服务。技术过硬的张宁主动请缨,到热轧事业部负责连铸系统设备。
在深入产线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连铸设备直接“面对”高温铸坯,补油量不足便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使设备事故率上升;补油过多,不仅白白增加成本,而且甘油会进入二冷水系统,造成过滤器、喷嘴堵塞,影响生产和板坯质量。
如何在满足设备稳定与减少油品消耗中寻找平衡点,成为关键所在。
为尽快找出解决措施,张宁一心扑在现场。他协同点检人员逐个检查了扇形段,多方查找资料,通过与分析数据相结合,核算出甘油的理论消耗量,并与智能甘油系统的参数进行了反复对比分析,制订了科学稳妥的油品降耗调整方案,优化了给油周期。
按照制订的方案,张宁组织维检人员对智能甘油润滑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修改。同时,他叮嘱连铸点检人员和维护保障人员,浇次间注意检查扇形段的润滑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动态调整。
经过1个月的运行,连铸设备运行稳定,油品消耗稳步下降,仅1月份就节省20万元的油品成本,小优化带来了大效益。
《中国冶金报》(2022年3月1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