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鸿 陈洋 王爽 靳红伟 刘林 许永钢 程军
国庆期间,在钢铁生产现场,基层工人坚守一线,稳步推进生产与项目建设。他们与高炉为伍,与各类机械为伴,全身心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实践中。
新钢炼铁事业部职工
坚守岗位 精心操作
国庆假期,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强化工序协同与生产组织,广大职工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促使安全、环保、生产、技改等各项工作保持平稳有序。据该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1日—7日,其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保持良好态势:燃料比达到520.8千克/吨,烧结矿成品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70%,烧结固耗由59千克/吨降至55千克/吨。
在优化生产流程方面,该事业部提前做好原燃料采购计划,确保生产所需的原燃料供应充足。其通过优化炼铁工艺,持续提高铁水产出率和质量。同时,该事业部在操作中稳定炉温、管控碱度,根据操作方针要求,找准基准负荷,维持合适煤比,根据煤气利用变化及时调整操作燃料比,推动燃料比同比降低5.6千克/吨。
在加强设备维护方面,该事业部在节前就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与维护,确保产线稳定运行。国庆节期间,其更是加强设备点巡检,做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保养工作,缩短故障停机时间。
在安全管理方面,该事业部一方面完善了节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尽快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制订合理排班计划,确保产线上人员充足,同时兼顾职工的休息安排,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安全。
在新钢4号、5号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超低现场,业主单位、总包施工单位坚守岗位,追节点赶进度,截至目前各系统的机械设备安装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安装进度已完成99%,且陆续进入电气调试阶段。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公司
炼好钢为国庆增辉
“浇铸那边马上完成,咱们这边看火焰情况还不具备出钢条件,还需加大吹氧流量……”10月1日11时45分,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公司电弧炉生产现场,炉长刘超通过扒渣口观察着炉内火焰颜色,并操控吹氧管指导助手调节吹氧强度,保障电弧炉快速具备出钢条件。
当天,该公司电弧炉正在采用EAF+LF+VOD“三联工艺”为客户定制生产低磷低硅模具钢,对每道工序的成分控制要求极为严苛,不仅要精准计算电弧炉、精炼炉钢铁料装入量,而且重点要对造渣、扒渣及保护浇注等环节进行特殊设计和优化。
该公司技术人员根据炉内反应情况,合理添加氧化铁皮,为快速成渣、提前脱磷、缩短冶炼周期创造条件。“磷成分控制主要在电弧炉工序,造好渣、扒好渣尤为重要。”看着炉内火焰“火候”到位,刘超立即开始测温、扒渣。在对不同扒渣时机和扒渣温度下的钢铁料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后,刘超采用自创的“涌动引导式扒渣操作法”进行扒渣操作,充分利用钢液高温段时的强流动性这一条件,借助钢液涌动波浪快速扒渣,在保证钢水纯净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钢铁料损耗。他还在精炼工序通过控制造渣气氛、精准调整入炉料加入量等,精控钢液硅含量。
浇铸区域内钢锭浇铸工作接近尾声。“浇速再降低一点,适当延长发热冒口补缩时长。”作业长周晓刚紧盯着锭模内液面上涨情况。在浇铸末期,其利用发热冒口的自发热功能延长铸锭冒口部位钢液保温时间,降低凝固速率,保证铸锭补缩效果,提高成材率。
当日12时15分,钢包准时到达出钢位,电弧炉开始出钢。“本炉成分内控达标率100%,采用发热冒口后电炉铸锭成材率提高2.5%,吨钢降本125元;全工序冶炼周期环比缩短20分钟,精炼电耗降低28.9千瓦时/吨,金属料消耗环比减少19.58千克。”周晓刚兴奋地汇报着数据。
马钢炼铁总厂职工
尽心尽责保生产
国庆假期,马钢炼铁总厂烧结二分厂丁班主操刘建坚守在烧结生产一线,度过了充实而平凡的一天。
10月1日7时45分,刘建便早早来到作业区,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进行交接班工作,同时做好班前安全会交底工作,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烧结生产线作为炼铁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稳定运行对于整个高炉生产至关重要。刘建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从原料的准备、配料的控制,到烧结机的点火、运行,再到成品的冷却、筛分,每一个环节都密切关注,确保生产顺畅。同时,刘建还时刻关注着设备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当天9时许,刘建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细致巡检,巡检覆盖了所有关键设备及区域,重点检查了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性能及操作环境。在巡检过程中,他对每台设备详细检查并记录了相关数据。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听取设备声音、检测设备温度等方式,他成功识别出几处潜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立即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知维保人员到现场一起进行处置,调整设备参数、紧固松动部位,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天14时左右,刘建通过监控画面看到烧结机台面布料出现波动,迅速赶往圆辊平台旁,认真检查布料。他发现,原来是有异物卡在辊面附件,随后立即跟中控操作人员沟通调整布料作业速度,及时清理异物,让台面布料恢复平整状态。
傍晚时分,当天的生产任务终于圆满完成。站在高高的烧结机旁,俯瞰着整个烧结机产线,刘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承德钒钛
高效兑现新能源用钢订单
“要对照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再次核准,确保设备状态最佳、程序参数调整完毕。”10月1日6时30分,河钢集团承德钒钛钒基储能新材料产线工艺技术工程师邵建民正在认真地调度着高纯钒产线的各环节,为即将生产高附加值新材料做准备。
“这次1.1吨的加急订单产品将直供新能源领域客户,用于制造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客户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马虎。”邵建民介绍,该客户对主成分和杂质元素含量的要求都高于行业标准,为确保订单高标准兑现,邵建民和他的同事们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对关键生产环节认真排查,收集指标波动数据,在原料制备、高温煅烧等环节优化关键控制点7个,制订出全新的工艺控制方案,形成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工艺卡”,并下发到关键岗位人员手中。
当天6时50分,生产如期组织,邵建民穿梭于产线之间,不放过每一个生产细节。在确保主体元素含量配比的前提下,邵建民和他的同事们时刻关注原料制备参数调整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确保入窑原料处于最佳状态。在高温煅烧环节,他们优化了智能化操作流程,增加了抽检批次,解决了表面质量控制、杂质元素易超标等难题。
当天21时50分,经过15个小时全流程“护航”,1.1吨钒钛新材料全部生产完毕。邵建民耐心守候着检验结果,当看到各项性能指标百分之百命中时,他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庆假期坚守岗位,通过大家的严谨操作和精心监控,产品提前3天交付,这是我们基层技术人员最大的荣耀。”邵建民脸上绽放出无比自豪的笑容。
《中国冶金报》(2024年10月10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