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顶尖的轧钢工匠
1981年11月,二十岁不到的周亚平技校毕业,怀揣梦想踏入重庆钢铁,成为一名钢铁工人。初入火热的轧钢现场,火红钢板穿梭眼前,年轻的心被深深触动,一个坚定的誓言在他心中萌芽:要成为顶尖的轧钢工匠。
1992年10月,周亚平满怀热情报名参加了重庆钢铁首届轧钢高级工培训班。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母亲被确诊为鼻咽癌,妻子即将分娩,家庭的重担骤然加重。那段日子,周亚平奔波于工厂、家庭、医院与课堂之间,每日勉强能合眼三四个小时。
同窗回忆,他曾多次目睹周亚平眼含泪光,却依然坚韧地从家中、医院赶往学校。面对询问,他坚定地回答:“我已立誓成为最杰出的轧钢工,这份信念无法割舍。”在儿子、丈夫、父亲与学生的多重身份中,周亚平更想做“好学生”。
在半年的高强度学习中,他从未缺席一堂课,亦未请过一天假。1993年春,周亚平的梦想开花结果,他拿到了重庆市首批轧钢高级工证书,晋升为精轧压下手;1997年,他又更进一步,取得了轧钢技师执业资格。
做轧线上的“金牌员工”
在全国钢铁业,“精轧压下手”被誉为中厚板厂的灵魂岗位。上任不久,周亚平随考察团走访同行,汲取经验,这也激发了他学习与钻研的热忱。
面对6毫米钢板的轧制难题,周亚平挺身而出。初期,板形易弯,事故频发。周亚平不畏高温,亲临现场,详察每道工序,发现传统操作依据的理论与实践不符,导致成品率低下。他果敢创新,摒弃陈规,创立新操作法,显著提升6毫米钢板的轧成率,从80%跃升至98%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赢得用户好评。
在“精轧压下手”岗位上,周亚平不懈追求技能精进,短时间内脱颖而出,2002年荣膺重庆钢铁首位金属压力加工高级技师,兼任技师协会委员,成为轧钢线上的"金牌员工”。
30年来,周亚平伴随着轧机的轰鸣,一步一步从探作工成长为作业长、厂长,从普通党员成长为党支部书记、厂党委书记。他觉得和员工们交朋友,亲如一家人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儿了。
做员工的“知心书记”
担任书记后,周亚平深刻认识到,需要通过党建工作凝聚人心,引领改革与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他倡导即时响应员工需求,以真诚行动拉近彼此距离,激发团队活力。举办“管理者进班组讲厂情”等活动,开设“知心信箱” “书记网络信箱”倾听员工心声,化解疑虑,提振士气。他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展“四合一”达标创建,实施党建目标责任书、党员业绩卡等量化考核,保持企业党建示范点荣誉。
面对挑战,周亚平以乐观态度鼓舞团队:“驾驭顺境者非高手,唯有破浪前行方显英雄本色。”在4100mm轧线自动化改造中,他频繁巡视生产线,现场指导,带领工人对操作环节加以优化。工作之余,他有时还自掏腰包带领技术骨干“小聚”一餐,在欢乐的笑声中谈工作,讲技术,提要求,给大家讲解一些薄规格、难轧品种钢板的轧制技巧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既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又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