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机机械加工区域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大家都在为完成订单交付鼓足干劲,冲刺向前。“经过几轮的方案优化,参数的修修改改,终于敲定了。”盯着会议桌上的创意加工方案,张宣科技机电公司机制工程部技术员刘志强会心一笑。他说,锻件加工精度已获得客户认可,即将进入加工制造。
用于制造模具的锻件,不光尺寸精度要高,还需要有“颜值担当”。
刚接到加工任务时,技术团队要根据锻件精度要求 制定精准的参数加工方案,同步选择合适的刀具,并最终响应交付需求。
铣床的刀具型式各异,锯齿间隙及深度有大有小,错落不一。“设计最优的加工参数最为关键。”一旁的刘志强,列举了不少参数优化创意之作,如“圆棒型”“椭圆形”。
加工椭圆形锻件,锯切的弧度要求十分高,锯切的深度存在斜率变化,同时,如果锻面存在凹坑儿,必须将凹坑磨平,此种情况锯齿的不规则变化会产生断裂的风险。“考虑到安全问题,参数优化上尽量做到短刀切入量。”刘志强说,刀具切刀量短而快,且均匀锯切才是加工锻件的最好方法。
除了对锻件的形状有严格的要求,锻件表面的光滑度也是关键。
切刀与锻件接触前就已开启了冷却模式,一是为了保护刀具,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刀具损坏;二是防止高温条件对锻件表面产生氧化。刘志强介绍,技术人员通常根据刀具的切量和锯切速度调整冷却水流量和压力,保证锻件表面光滑、锃亮,这样既美观,又降低了刀具成本。
其实,对于加工锻件优化工艺参数落地还不算难,遇到客户对锻件通体性能有要求的时候,加工方案才更具挑战。
刘志强最近就有点烧脑,客户对锻件的交付周期缩短了。“这意味着锯切的速度提高了,热量也翻了几番,冷却的难度陡然增加。”你一言,我一句,加工方案的思路逐渐清晰。
理清思路,追求效果,刘志强铆足干劲一门心思研究冷却工艺。“锯切速度变化,刀具切入量凹凸不平,这些都不是事。”技术人员很是自信。
自信来自实践, 作为技术人员他们已成长为业内拔尖的“达人”。“团队巧妙结合冷却水这一变量元素,为循环冷却水增设补给水,将循环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5℃以内,这样就可快速除去刀具与锻件摩擦产生的热量。”刘志强说,大家的实践多了,相互交融也都互有默契了,方法油然而生。
“未来还可以创造更多可能加工更完美的‘作品’。”刘志强畅想,日后以更优的方案服务客户需求,讲好“智造”故事。(张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