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爱云 摄影报道
在包钢厂区深处有一家专修火车头的“医院”——包钢工程服务公司机车作业部,这里的“医生”不穿白大褂,手持各种“手术器械”从事“诊疗”工作,保障着机车的健康运行。这当中,常年与走行部和传动装置打交道的传动班的职工就是火车头的“骨科医生”。
这个18人组成的班组手中握着7项国家专利。他们的任务就是让机车“关节”更灵活、“腿脚”更利索。检修过程中,传动班的职工需要将大量零部件拆解,经过检查、清洗、维护,再一一安装回位。一个检修周期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个月,是技术活儿、耐心活儿。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包钢的火车头也将更新换代,大家也期待着班组的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修好新能源机车,有没有信心?”“不管是烧油的还是用电的,火车头总得有人修。”“有咱们积累的经验,加上不断学习新知识,一定能行!”厂房内,笑声一片;厂房外,检修完毕的机车鸣笛启动,开始了新的征程。

图为传动班职工正在把待修的火车头推入检修区域。

图为传动班职工正将轮缘测量尺卡在轮箍上,仔细读数,为更换轮箍做准备。

图为工余时间,班组部分成员聚在一起研讨火车头修理最佳方案。

图为传动班职工正在更换定位销。

图为传动班职工正在拆解火车头传动装置。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3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