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博士,又在调制鸡尾酒啊?”
“是啊,纯正的四价钒勾兑的玛格丽特,要不要来一杯?”
眼前这个阳光开朗、风趣幽默的大男孩,正是攀钢研究院钒钛化工技术研究所汪劲鹏博士。2019年入职的年轻科研人员,6年时间就上交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由他负责并主研的精制尾渣制备高纯氧化钒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钒收率达到85%以上,高纯五氧化二钒产品纯度大于99.5%,为攀钢实现含钒二次资源高值利用、提升钒资源利用率提供了技术支撑。他也因此荣获院 “青年岗位能手”、 “青年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劲炼——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淬火之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汪劲鹏坚信找到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快速取得科研突破的关键。 聪敏好学的他,入职第二年便顺利通过六西格玛考试,凭借出色的总结凝练能力,成为少数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认证的科研人员。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他的专业实力,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科研、持续创新的理想与信念。
他负责的基础研究项目“钙化钒渣熟料流态化浸出工艺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设计-工艺验证”的研究方法,以钒渣钙化熟料的物性和流化参数计算结果为基础,设计出适宜的流态化浸出反应器,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不同速率下各粒级的物料钒浸出率和停留时间变化规律,为实现钙化钒渣熟料高效浸出新技术的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早日实现产线运行,他与项目组成员扎根生产一线,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进展。为获取符合试验标准的关键原料、验证技术路线的理论可行性,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系统完成了反应热力学分类计算。在他的工作电脑里,仅以“Factsage 分析-某某工序”、“HSC 计算-某某平衡”等命名的文件夹就达到上百个。在历经上百次的实验室基础试验后,项目最终如期投入产线运行——回收利用率波动的难题迎刃而解,产线实现稳定运行并达产达效。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科技报国的信念与担当。
鹏程——让攀钢钒资源利用技术国内领先
钒的回收率提升和高纯产品制备,一直以来都是钒资源提取及利用领域科研人员致力攻 关的核心技术。攀钢采用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其中约21%的钒进入到高炉渣中,经高炉渣提钛后 形成含钒精制尾渣,若不能实现有效资源化利用,将严重制约攀西地区钒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整体利用效率。为了解决精制尾渣中钒的高效选择性提取及高纯钒产品制备关键技术难题,汪劲鹏一头扎进实验室连续奋战,和项目组成员反复讨论、不断优化技术方案,争分夺秒地开展系统性试验。为揭示精制尾渣提取过程中钒的转变机制,他频繁往返于院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室,成为那里的“常客”。
经过大量实验与反复探索实践,,项目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精制尾渣中钒高效选择性分离,制备出3N级氧化钒产品(纯度>99.9%),并进一步扩展钙化提钒工艺产业链,提升产品在钒电解液、催化剂等领域的利用。目前已完成了多轮公斤级试验,钒回收率可达到85%,具备较强的工业应用价值。同时汪劲鹏还构建了核心知识产权专利集群,申请发明专利10项,该项技术不仅可为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能显著提升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新程——面向未来钒制品新工艺探索
2024年,全球钒产业领域面临市场需求萎缩的局面,汪劲鹏冷静思考未来钒产品的走向。他提出以用户的需求为宗旨,实行钒产品个性化定制的思路。
如何从高纯钒到高品质钒,汪劲鹏深入研究了水、铵循环的影响,通过多轮试验有效减少了水处理量和铵耗量,以一段溶解+多段除杂的方式,实现了Fe、Mn、P、Si、K、Na等杂质的深度去除。他创新了全湿法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技术路线,解决了精制尾渣中钒钛高效分离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萃取对浸出液进行了净化富集,制备出钒浓度1.8mol/L,杂质含量满足国标一等品要求的硫酸氧钒电解液,实现了含钒精制尾渣的高值化利用。目前已顺利完成十公斤级试验,百公斤级扩试线也正在加紧建设中,用于系统验证工艺路线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并奠定坚实基础。
乐观自信的汪劲鹏,如今正带领他的团队一如既往的奋战在科技攻关前沿和生产一线,持续攻关钒资源高值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全力以赴推动钒产业技术革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攀钢研究院钒钛化工所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