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尺剪皮带更换准备就绪,开始作业!”近日,鄂城钢铁宽厚板厂精整车间内,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新自制的皮带更换装备工具稳稳托举着传动皮带精准对位,设备顺利重启后,比以往更换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是车间坚持以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挖掘藏在现场的价值创造“密码”,让算账经营成果在现场落地生根、全面开花。
报废零件里的“价值金矿”
故事始于反复困扰车间的“时间瓶颈”。定尺剪作为宽厚板厂精整剪切线关键设备,其传动皮带更换需停产作业,几十个小时的检修周期经常导致生产计划被动调整,难以满足“高品种、高效率、快节奏”生产模式的需求。
“既要保证检修质量,又要把停机损失降到最低。”精整车间高级主任师熊磊在班组例会上抛出的问题,拉开了攻坚序幕。
秉着“每一分钱都要较真”理念,他带领技术骨干钻进备件库。报废的托辊轴、废弃的钢板、闲置的减速箱——这些原本即将入库封存的“老伙计”,在团队手中焕发新生。
“光图纸就改了6版,关键是要适配所有型号皮带。”连续3个昼夜的测算、切割、焊接,80小时的高强度攻坚后,集支撑、定位、微调功能于一体的专用工装终于成型,制造成本较外购方案降低90%以上。
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升级
首次实战检验,让这套工装的价值充分显现:传动皮带更换效率提升了30%以上。将单次检修从“专项停机”变为“定修顺带完成”,完美契合该公司“消除浪费、稳定高效”的精益要求。
如今,这个“草根发明”已纳入车间标准化作业手册,让这项管理成果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升级”。
“不仅定尺剪,双边剪、切头剪等设备的皮带更换都能用。”熊磊拿着工装示意图介绍,按车间每年8次皮带检修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创造直接效益超60万元。更重要的是,工装推广后,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2%,为打造极致剪切效率夯实了设备基石。(黎鑫 黄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