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10月末以来,钢材价格逐步企稳,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运行。进入11月份,钢材市场逐渐完成旺季向淡季的转换,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国内宏观政策加码不及预期、淡季需求逐渐走弱的背景下,钢材市场逐步回归基本面。11月份,供需矛盾逐渐累积,国内钢材市场震荡下行。
国内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下降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11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97.57点,环比下降3.45点、降幅为3.41%,同比下降13.15点、降幅为11.88%。其中,CSPI长材指数平均值为99.94点,环比下降5.34点、降幅为5.07%,同比下降14.30点、降幅为12.52%;板材指数平均值为95.76点,环比下降2.21点、降幅为2.26%,同比下降13.43点、降幅为12.30%。
截至11月末,CSPI为96.58点,环比下降2.91点、降幅为2.92%,比上年末下降16.32点、降幅为14.46%,同比下降15.04点、降幅为13.47%。
长材、板材价格环比均下降,长材降幅大于板材。
截至11月末,CSPI长材指数为98.51点,环比下降4.59点、降幅为4.45%;CSPI板材指数为95.06点,环比下降1.72点、降幅为1.78%。与上年同期相比,11月末的CSPI长材、板材指数分别下降17.05点、14.75点,降幅为14.75%、13.43%。
1月—11月份,CSPI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05.67点,同比下降9.69点、降幅为8.40%;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0.99点,同比下降10.93 点、降幅为9.77%。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明显下降。
11月份,钢协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明显下降。11月份,冷轧薄板、热轧卷板、热轧无缝管、中厚板、镀锌板、角钢、螺纹钢、高线价格平均值环比分别下降69元/吨、71元/吨、111元/吨、112元/吨、135元/吨、140元/吨、211元/吨、218元/吨。
近期钢材价格指数震荡上行。
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刺激下,叠加旺季效应,钢价强势上涨,但持续上行动力不足,钢价逐步回归基本面,价格冲高回落,10月末,市场在宏观预期向好的带动下止跌企稳。11月份以来,钢材市场进入淡旺季转换,需求呈现逐步走弱趋势,钢材价格震荡下行。进入12月份,钢材市场在增量政策的强预期下小幅震荡上行。
各地区钢材价格指数环比均明显下降。
分地区来看,11月份,CSPI全国六大地区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环比均下降。其中,西北地区降幅较大,为4.50%;华东地区降幅较小,为2.60%;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11月份的指数平均值环比分别下降4.00%、3.91%、3.90%、2.86%。
11月份,西部(陕晋川甘论坛)螺纹钢价格指数平均值为3400元/吨,环比下降249元/吨、降幅为6.82%。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增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与1月—10月份持平。
9月底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连续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从汽车制造业来看,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继续实现双增长,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11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3.7万辆和3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4.7%和8.6%,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
1月—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与1月—10月份持平。从房地产业来看,1月—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4%,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3.0%,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国房景气指数为92.62,连续7个月小幅回升。总的来看,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11月份房地产市场积极变化增多,房地产市场交易改善、价格回稳带来了市场预期好转,后期走势有望继续改善,叠加近期国家加大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
从今年前3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为4.8%,而建筑业增速仅为4.1%,低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速为-4.0%,对GDP增长形成拖累。制造业增速为5.9%,高出GDP增速1.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与钢铁需求有关的房地产业主要指标继续下降,但国房景气指数持续回升,制造业增速持平,基建增速小幅回落。
前11个月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11月份,全国生产粗钢7840万吨,同比增长2.5%,日产261.33万吨,环比下降1.1%;生产生铁7026万吨,同比增长1.4%;生产钢材11941万吨,同比增长3.5%。1月—11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92919万吨,同比下降2.7%。
从进出口来看,11月份,钢材进出口环比均“量减价升”,出口量环比降幅较大。具体来看,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927.8万吨,环比减少190.4万吨、下降17.0%;均价为717.8美元/吨,环比增加18.3美元/吨、增长2.6%。我国进口钢材47.3万吨,环比减少6.3万吨、下降11.8%;均价为1824.7美元/吨,环比增加57.3美元/吨、增长3.2%。
1月—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0115.2万吨,同比增加1861.5万吨、增长22.6%;均价为757.5美元/吨,同比下降20.0%。我国累计进口钢材619.4万吨,同比减少78.6万吨、下降11.3%;均价为1693.0美元/吨,同比上升1.6%。
由此计算,11月份,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813万吨(不包含钢坯),同比下降0.7%。1月—11月份,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2434万吨(不包含钢坯),同比减少4997万吨、下降5.7%。前11个月,粗钢产量降幅小于表观消费量降幅,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
原燃料价格涨跌互现,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
从原燃料来看,与10月份相比,11月份的原燃料各品种平均价格涨跌互现。其中,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涨幅为1.04%;其余品种小幅下降。原燃料对钢价支撑韧性犹在。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转升为降
11月份,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为183.9点,环比下降0.6点、降幅为0.3%,价格转升为降;同比下降20.3点、降幅为9.9%,降幅有所扩大。
1月—11月份,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99.1点,同比下降21.0点、降幅为9.6%。
长材、板材价格走势分化,长材上升、板材下降。
11月份,CRU长材指数为201.5点,环比上升0.4点、升幅为0.2%;CRU板材指数为175.2点,环比下降1.0点、降幅为0.6 %。与去年同期相比,CRU长材指数下降7.6 点、降幅为3.6%;CRU板材指数下降26.6 点、降幅为13.2%。
1月—11月份,CRU长材指数平均值为206.6点,同比下降19.2 点、降幅为8.5%;CRU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95.3点,同比下降19.9点、降幅为9.2%。
欧洲钢价指数上升,北美、亚洲地区下降。
北美市场
11月份,CRU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205.7点,环比下降2.6点,降幅为1.2%。美国制造业PMI为48.4%,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萎缩区间。11月份,美国中西部钢厂钢材价格以下降为主,小型材明显下降,热轧带卷、冷轧带卷小幅下降,中厚板稳中有降,线材、钢筋小幅上升,热浸镀锌板稳中有升,型钢保持平稳。
欧洲市场
11月份,CRU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204.9点,环比上升5.5点、升幅为2.8%;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5.2%,较10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自2022年中期以来,该指数一直低于荣枯线,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活动正在收缩。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制造业PMI分别为43.0%、44.5%、43.1%和53.1%。其中,除德国PMI环比持平外,其他国家制造业PMI环比均下降。11月份,德国市场钢材品种价格以下降为主,除型钢和热浸镀锌板稳中有降、热轧带卷小幅上升、冷轧带卷稳中有升外,其余均小幅下降。
亚洲市场
11月份,CRU亚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59.5点,环比下降2.7点、降幅为1.7%,价格转升为降。日本制造业PMI为49%,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韩国制造业PMI为50.6%,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印度制造业PMI为56.5%,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I为50.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11月份,印度市场钢材品种价格以平稳运行为主。
后期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趋弱,国内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11月8日,财政部部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12月11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这是在连续实施了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后,再次改为“适度宽松”基调。预计明年宏观政策也将以“宽松”为主基调,扩内需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考虑到第3季度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为实现全年5%的经济增速目标,预计今年内或仍将有增量政策出台,后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钢材价格仍有支撑。
在原燃料供给宽松的背景下,钢材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两端影响。总的来看,需求短期出现大幅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供给仍然是决定后期钢材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供给方面,政策层面主要受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及能耗双控政策影响。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区自2024年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
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表示,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修订钢铁产能的置换办法,促进行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优化和减量提质发展。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注入供给端的良好预期,利好钢材价格走势。
此外,随着钢厂利润下降,粗钢日产有所减少。12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024万吨,平均日产202.4万吨,环比下降3.2%。
但随着淡季效应延续,需求逐步走弱,库存也有回升趋势。从企业库存看,12月上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明显上升,12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418万吨,环比增加103万吨、上升7.8%,比上月同旬增加52万吨、上升3.8%,比去年同旬增加8万吨、上升0.6%。12月上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685万吨,环比增加2万吨、上升0.3%,库存低位波动,比今年初减少44万吨、下降6.0%,比上年同期减少52万吨、下降7.1%。
需求层面,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仍旧是影响行业需求变化的关键因素。11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多项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此举在降低需求端交易税负和供给端开发税负同步发力,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定向减税。中央政治局会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在短期内频频提及要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发力,表现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房地产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预计今年内房地产有望止跌企稳。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月—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回落。随着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两重”的措施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对用钢需求起到延缓下降的作用。
制造业方面,各行业走势分化明显。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连续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11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10月份上升0.4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较10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出口景气度有所提升。
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去库存阶段,11月份汽车市场热度延续,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购车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11月份,汽车产销环比、同比继续实现双增长,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家电行业方面,随着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陆续落地,带动家电行业趋势向好。报告显示,12月份空冰洗排产合计总量为3398万台,较去年同期生产实绩上涨21.7%,整体三大白电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对钢材价格有所支撑。
1月—10月份,机械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多数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共计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总出口额的59.4%,多数产品出口量同比上升,对钢铁间接出口形成积极带动作用。
前3个季度,造船行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
综合来看,今年后期各下游用钢行业的钢铁需求进一步呈现分化态势,预计总体需求弱于上半年。
后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钢材出口环比有所下降,出口压力正在不断加大。1月—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0115.2万吨,同比增加1861.5万吨、增长22.6%。从单月来看,11月份的钢材出口下滑明显,出口钢材927.8万吨,环比减少190.4万吨、下降17.0%。随着贸易救济原审案件的增加,以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预期,预计钢材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均将受到影响,后期钢材出口面临的风险正在累积,需持续保持关注。
警惕铁矿石等原燃料高位运行侵蚀行业利益。据海关总署数据,1月—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2423.6万吨,同比增加4657.0万吨、增长4.3%,进口海关均价为108.0美元/吨,同比下降5.9美元/吨、降幅为5.2%。1月—11月份,CSPI平均值为102.89点,同比下降8.89点、降幅为7.95%。总体看,钢材价格同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铁矿石进口价格降幅,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中国冶金报》(2024年12月25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