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6月中旬以来,黑色金属板块各品种期货价格走出一波大幅下跌行情,随后止跌反弹,但近期再次集体转弱,基本将反弹幅度跌完。其中,截至7月4日,焦炭主力J2209合约价格跌至2925.0元/吨;焦煤主力JM2209合约价格收于2207.5元/吨,盘中创今年1月底以来新低。
从运行逻辑来看,在前期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阶段,宏观层面关于经济稳增长的刺激政策频出,市场对于疫情好转后的终端需求恢复预期较高。但上海、北京等重点地区的疫情好转后,终端需求并没有如期恢复,且持续受到高温、强降雨等淡季因素的冲击,钢厂端成材销售情况表现低迷,厂内库存压力明显,预期与现实的落差致使成材及原材料价格集体快速下跌。因此,6月中旬出现了一波下跌行情。
成材价格大幅下跌后,钢厂亏损程度加剧,钢厂开始对高炉进行检修进而放缓生产节奏,在供给端给予成材价格一定支撑。同时,宏观层面继续给市场传递稳增长信心。6月28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表示:“我国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也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疫情防控政策也在有序逐步“松绑”。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黑色金属板块期货价格的止跌反弹。
但抛开经济稳增长预期,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筑钢材成交量低于往年同期,终端需求处于淡季阶段。基于“弱现实”的现状,黑色金属板块期货价格再次转弱,且由于钢厂端仍在对高炉进行阶段性检修,需求回落压力致使原材料端表现更弱。
从焦炭基本面来看,目前,焦炭面临刚性需求回落的压力,但供给端采取限产措施且存在低库存现状,短期对焦炭价格略有支撑。
从需求端来看,6月份以来,各地区钢厂开始对高炉进行检修。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近40座高炉进行检修,合计影响日均铁水产量超10万吨。各高炉检修时间不同,短则7天—10天,长则30天左右,另有部分高炉复产时间不定,大概率将视钢厂盈利情况而定。钢厂加大限产力度,一方面是在利润不佳的情况下,钢厂自行调节生产节奏,将压力向原材料端传导;另一方面钢厂也借此检修时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半年粗钢控产政策落地的压力。同时,钢厂对高炉进行检修,也就意味着焦炭需求下降。7月1日调研数据显示,全国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降至235.96万吨,周环比下降3.69万吨;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降至87.61%,周环比下降1.37个百分点。目前来看,钢厂端利润仍不乐观,在低需求、高库存压力下,钢厂很难通过成材价格上涨来改善自身盈利情况。因此,预计在淡季结束前,钢厂整体生产积极性不高,焦炭需求回落压力将持续存在。
从供给端来看,钢厂通过采取限产措施将焦炭价格下行压力向原材料端传导。近期,钢厂已对焦炭价格进行了一轮调降,降幅为300元/吨。焦化厂再次陷入亏损困境,尽管煤矿端有所让利,但仍未扭转亏损局面。同时,独立焦化厂也开始联合采取限产措施,限产幅度为30%~50%不等,一方面是抵抗钢厂对焦炭价格的调降,另一方面也通过限产将价格下行压力向上游传导。7月1日调研数据显示,全国30家独立焦化厂平均吨焦亏损42元;全国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降至75.9%,周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处于往年同期低位水平。此外,钢厂配套的焦化厂暂无明显减产情况,整体生产保持偏高水平。焦炭供给阶段性收紧,给予焦炭价格一定支撑,但短期需求下降的压力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仍强于供给端限产。
从库存情况来看,焦炭库存仍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7月1日数据显示,焦炭总库存为960.96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分结构来看,下游钢厂焦炭库存水平较低,且近期消耗较为明显,原因在于钢厂目前基本无利润可言,成材库存挤压难以兑现,钢厂资金流转情况较差,对原材料的采购积极性较低,导致厂内库存被持续消耗,库存可用天数从往年同期的14天—15天降至11.5天左右;港口焦炭库存处于近两年的最高水平,盘面已没有升水套利空间,贸易商对焦炭的采购积极性明显下降;下游采购节奏放缓,焦化厂端有小幅累库。从往年数据来看,7月份前后,焦化厂端均有一波小幅累库,但今年累库节奏比往年略早一些。总体来看,焦炭低库存理应对价格形成支撑,但目前焦炭低库存主要在下游钢厂端,在资金周转压力下,难以刺激钢厂的采购积极性。因此,目前低库存对焦炭价格的驱动仍需等待钢厂运营压力缓解后释放。
综合来看,目前终端需求低迷仍是主导黑色金属板块偏弱运行的主逻辑。对于焦炭来说,刚性需求回落叠加钢厂采购积极性低对焦炭价格的影响仍强于供给端的限产,预计短期焦炭价格仍或以偏弱运行为主。需注意的是,焦炭的低库存现状也赋予焦炭价格较大的弹性空间,参与者仍需谨慎对待。后期需持续关注成材消费及钢厂高炉生产节奏的变化。
《中国冶金报》(2022年07月0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