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自6月初焦煤、焦炭期货价格触底以来,“双焦”处于波段震荡反弹过程中,截至9月1日收盘,焦煤2401合约价格涨至1626元/吨,涨幅约为34%;焦炭2401合约价格涨至2324元/吨,涨幅约为24%。其中,8月份“双焦”整体表现为先弱后强,价格修复至今年4月份水平。
从运行逻辑来看,“双焦”价格自6月份以来反弹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价格快速下跌后估值的修复;另一方面是宏观层面不断向市场传递经济稳增长信心,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支撑,促使黑色金属板块的整体市场情绪回升,价格反弹。同时,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加大,煤炭供应阶段性收紧也对煤价起到推涨作用。8月上旬,“双焦”价格震荡走弱,更多是受粗钢控产政策不断发酵的影响,需求下滑预期压制“双焦”价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钢厂暂未出现大规模减产,反而近期有高炉复产,“双焦”刚性需求保持高位,再次刺激“双焦”价格走强。
从基本面来看,目前焦企开工情况良好,焦炭供应量稳中有增,但吨焦盈利情况不佳,焦企缺乏持续提产的动力。需求端铁水产量暂维持相对高位,是近期“双焦”价格走强的重要驱动因素,后期需关注钢厂开工节奏的变化。国内焦精煤产量总体持稳,蒙古国煤炭通关量继续保持高位。
具体来看,近期终端需求尚处淡季尾段,钢材价格呈现震荡走势,钢厂盈利空间受到原材料的挤压,上周(8月28日—9月1日,下同)钢厂整体盈利面缩小至45%左右,河北唐山地区钢厂平均吨坯亏损89元。随着焦炭价格首轮调降陆续落地,吨焦即期盈利面有所收窄。上周调研数据显示,全国独立焦企平均吨焦仅盈利13元,其中山西、河北地区吨焦盈利30元~50元,内蒙古、河南地区吨焦亏损约30元。目前来看,在焦化产能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叠加下游让利空间有限,焦企仍无法摆脱低利润运行的现状。
虽然焦企盈利空间不大,但由于焦炭刚性需求良好,焦企有一定增产动作,上周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升至77.6%,较7月底提升4.3个百分点;日均焦炭产量增至71.3万吨,较7月底增加3.7万吨,刷新近2年以来新高。总体来看,焦企产能利用率调整空间较大,供应端很难再次为焦价提供更强的上涨驱动力,对于山西省年底前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若焦企严格落实,将对焦价形成一定的正向拉动作用,但预计其影响程度将小于前期集中去产能时期,届时可做进一步评估。
从需求来看,虽然近期钢厂盈利面有所收窄,但高炉开工率小幅提升。上周日均铁水产量增至247万吨左右,这使得市场对粗钢平控的执行多持怀疑态度,“双焦”市场情绪好转,叠加临近国庆节长假,钢厂存在补库预期,刺激“双焦”价格由弱转强。另据相关机构调研,9月份预计钢厂检修高炉数大于复产高炉数,后期铁水产量或易降难增,但总体仍处于相对高位。9月份将步入“金九银十”需求旺季阶段,对黑色金属板块整体价格也将有一定提振作用。
焦煤方面,国内焦煤生产总体稳定,上周产量有小幅提升,炼焦精煤日均产量约为64万吨,前期山西太原区域煤矿事故对供应的影响逐步弱化;进口端蒙煤继续保持高效通关,甘其毛都口岸日通关车数一度超过1400车,为国内焦煤供应提供保障。库存方面,近期钢厂端“双焦”库存均有所增加,预计正在兑现节前补库预期;钢厂高炉开工情况良好,支撑“双焦”刚性需求,“双焦”累库风险不高。
整体来看,短期粗钢控产预期暂未兑现,且钢厂高炉复产,日均铁水产量攀升,利好“双焦”直接需求,刺激“双焦”价格震荡偏强。后期需关注步入需求旺季后钢材真实需求的表现,若需求超预期,则黑色金属板块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若需求不及预期,则不排除钢厂实施自主减产措施,压力将向原材料端传导。
因此,基于供需现状,短期“双焦”价格有望延续偏强走势,但对上涨空间需持谨慎乐观态度,后期需关注终端需求及钢厂高炉生产节奏变化对“双焦”价格的影响。
《中国冶金报》(2023年09月0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