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2025年第1季度,焦煤、焦炭价格整体延续去年第4季度以来的震荡下行走势。截至第1季度末,“双焦”主力合约价格季度跌幅超13%,绝对价格创近8年来新低。现货方面,自2024年10月下旬以来,焦炭现货市场价格已连续下跌11轮(春节后下跌4轮),累计跌幅为550元/吨~605元/吨;焦煤现货价格同样下跌超500元/吨。
焦煤、焦炭价格震荡下行,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供需失衡的持续深化及成本端支撑的弱化。焦炭自身供应能力较为充足。目前国内焦化产能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对焦炭价格存在压制。下游需求表现仍低迷。在需求负反馈的持续传导下,钢铁企业持续采取按需采购策略,焦炭等炉料需求回落,难以给焦炭价格提供向上的驱动力。此外,原料焦煤成本下降形成拖累。2024年第4季度以来,国内煤矿生产率恢复到较高水平,焦煤日均产量同比增幅近10%,且焦煤总体进口量创新高,高产量叠加高进口量促使焦煤整体供应趋于宽松,煤矿、洗煤厂、港口等供应环节的焦煤库存量持续攀升。在此压力下,焦煤价格连创新低,拖累焦炭等下游产品价格下行。
国内焦煤产量稳步增加
今年第1季度,国内煤矿生产率显著提升,原煤产量增速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2024年12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山西省煤矿生产相对顺畅,原煤产量增速最快,1月—2月份累计同比增幅达20.3%。今年第1季度炼焦精煤产量同样呈现同比增加趋势。数据显示,523家炼焦煤矿第1季度日均精煤产量为7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5万吨,增幅为6.6%。
政策方面,国内煤炭生产的总体思路依然是稳产稳供,强化供应保障能力。由于煤价的持续下行,市场出现呼吁煤矿合理控制产能释放、维护生产供需平衡等声音。但目前来看,多数煤矿仍保有一定利润空间,另外若进行减产,吨煤成本可能会增加,因此,在存在利润空间时,若没有较严的安全生产整治或环保相关的政策限制,煤矿自主减产的意愿相对较低。第2季度焦煤也将步入阶段性的需求旺季,预计供应将维持稳步增加态势。
第2季度焦煤进口存在减量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焦煤总体进口形势良好,今年1月—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1884.55万吨,同比增加95.6万吨,增幅为5.34%。其中,从蒙古国进口炼焦煤644.3万吨,同比下降215.4万吨,降幅为25.1%。2024年我国自蒙古国进口焦煤量创历史新高,高通关量导致口岸监管区库存压力不断攀升。为了缓解压力,今年第1季度甘其毛都口岸累计通关量同比下降11.2%,促使蒙古国焦煤整体进口量下降。
目前监管区口岸库存依然维持在400万吨左右的高位,另外海运煤的进口增量致使市场对蒙煤的拉运节奏减缓,对蒙煤通关效率形成制约。海运煤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海运焦煤进口量显著增加,以美国煤、澳大利亚煤为主,促使国内沿海港口库存持续攀升。今年1月—2月份延续前期进口形势,进口量仍保持相对高位。其中,俄罗斯焦煤进口量为528.96万吨,同比增加29%;美国焦煤进口量为262.49万吨,同比增加85.91%;加拿大焦煤进口量为210.61万吨,同比增加53.36%。
今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政策扰动加剧,促使贸易摩擦升级,我国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将显著抬升美国煤炭进口成本,预计自美国进口焦煤缩量将在第2季度数据上体现。
总体来看,第1季度我国焦煤供应能力保持较高水平,促使焦煤供应趋于宽松,库存压力增大,价格重心持续下移。从第2季度来看,国内煤矿生产有望维持平稳,海运煤进口或受关税等因素冲击,总体供应存在边际收缩预期。
焦化企业小幅亏损,缺乏提产积极性
焦价连续下跌11轮后,焦化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不过由于成本端的让利,焦企亏损程度相对有限,目前焦化行业平均吨焦亏损约50元。由于利润不佳,焦企生产积极性一般,3月份焦化产能利用率最低下滑至70%左右,此后随着钢厂高炉开工率回升而回升,目前为72%左右。月度产量数据显示,1月—2月份,我国焦炭累计产量为8190万吨,同比小幅增加1.88%。
铁水产量存回升空间,需关注下游承接力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五大品种钢材总库存高点低于往年同期,且近期已步入去库存周期,体现出春季阶段需求正逐步复苏。从利润角度来看,第1季度钢铁市场盈利面保持在5成左右,好于去年同期,总体生产积极性尚可,高炉日均铁水产量为229万吨左右,同比增加7万吨。4月初,日均铁水产量为238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
从往年情况来看,第2季度铁水产量通常处于持续提升趋势,总体利好焦炭等炉料需求,但需关注高铁水情况下,下游需求能否消化增加的钢材产量。政策方面,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提到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据了解,这是2020年以来首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中明确提出“粗钢产量调控”“减量重组”,中长期对原料需求不利。
总体来看,2025年第2季度,预计“双焦”供需关系偏宽松的格局难有改变,偏高的库存对价格仍有压力。短期注意刚性需求回升持续性、焦煤进口端减量预期的兑现以及市场低迷情绪的修复,不排除带动煤价出现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中长期来看,受总体偏弱的供需面拖累,焦煤、焦炭价格缺乏持续上行驱动,同时需关注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10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