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陈曦 报道
11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钢协冶金设备分会主办,泰尔重工、福建三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冶金报社协办。
会上,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总经济师祖玉明作了题为《坚持自主创新,筑牢强国根基,加快推进钢铁和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发言。
祖玉明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加快向钢铁强国转变、制造业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受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速发展影响,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 合,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我国钢铁工业和钢铁装备制造企 业面临着调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钢铁和装备行业应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机遇,携手共进、协同发展,统筹创新资源配置,畅通钢铁装备制造与服务市场需求衔接,全面提升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
祖玉明指出,实现钢铁和装备行业的转型升级具体需要:
1. 强化创新协同,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集成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通过新技术的嫁接和再开发拓展新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通过工艺创新和新材料应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特别在钢铁装备领域,着力解决“连铸-高温轧制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高精度无头轧制短流程工艺技术 装备、热轧板材无酸洗还原退火工艺技术与装备”等钢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在受 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一批重大突破
2. 强化能力协同,着力提升核心装备制造水平。亟待加快构建完善跨单位、多层级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卡脖子”和替代进口等国家方向性的“产品创新指南”落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一重正依托“重型高端复杂锻件制造技术变革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等,积极组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从设计、工程试验到最终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钢铁装备所需基础材料的全流程研究,加快提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
3. 强化产业协同,着力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尤其钢铁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加快从单一设备制造增值向设备制造、技术服务产业协同增值转变;革新装备制造企业和钢铁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提高产业、装备、服务融合创效能力。始终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持续增加服务提供的技术和硬度;加快推动向制造服务转型。
4. 强化市场协同,着力提高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化建立钢铁与装备行业及企业间更广泛的合作平台;通过“拼船出海”“抱团出海”等,推动钢铁优势产品走出去;持续提升价值链中分工地位和全球钢铁产业话语权。
5. 强化理念协同,着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当前,绿色化、智能化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5G、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普及应用大大加速;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优化升级和绿色化发展。中国一重正在系统对制造装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推进 “大型洁净钢平台”技术升级改造、“大型冶金成套装备专业化”等项目;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积极参与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共享制造平台,打造服务型装备制造的生态圈。
最后,祖玉明表示使命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嘱托犹在耳畔,实干铸就辉煌。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钢铁和装备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此次大会充分研讨形成重要共识,构建钢铁与装备行业的协同机制,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技术装备升级,建设智慧钢铁,推动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加快实现钢铁和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钢铁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