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吕林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梅松 实习记者 朱亚明 通讯员 孙力 摄影

图为《钢铁脊梁》导演组成员
“用精纯钢铁、塑民族脊梁,这条路有风有雨、有苦有甜,开先竭力,愿洒汗珠红烈焰;拍奋斗史诗、写英雄列传,那群人可敬可亲、可歌可泣,报国舍身,甘倾热血慰初心。”11月27日,在大型纪录片《钢铁脊梁》首播座谈会上,《钢铁脊梁》第五集导演李健有感而发。
他表示,拍摄这个纪录片,自己的行程跑了1万多公里,第5集大概拍了8500分钟的素材,再加上搜集的素材,一共是9000分钟的素材;剧本的故事来回修改几十遍后,大概写了100多万字。然而,越了解中国钢铁,受到的感触越多,他想要在纪录片中呈现的内容就越多。因为篇幅有限,最后这9000分钟的素材被剪成了45分钟的成片。
“我想拍、想表达的内容还有很多。”或许正是意犹未尽,在座谈会现场,李健用这样一副对联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钢铁业和中国钢铁人的敬意。
其实,除了首播座谈会现场的这副对联外,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李健多次被中国钢铁人的精神所感动,创作了多副对联:
“近代以来,蒙辱多缘钢铁弱;亿吨而后,强国更赖柱石牢。”
“未负初心,陪共和国一路走来,曾几何时,鞍钢振臂安天下;再酬壮志,应新时代百年会考,不松片刻,吾辈横戈枕战袍。”
“为亿吨而泣,为毫米而歌,钢铁太关情,先忧天下、后乐天下;让腰杆更直,让脊梁更硬,风雷犹在耳,未负初心、终圆初心。”
“艰难探路,心系精钢,大任压肩抬望眼,世界领航,情牵绿色,壮怀逐梦驾长车。”
“历苦难问苍茫,任风任雨,恪守金石信念;从跟随到领跑,凝志凝魂,铸牢钢铁脊梁。”
与钢铁工业的深度链接,让李健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基因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