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智慧钢城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回归钢铁生产的本质,让科技真正为生产赋能、为员工赋能。智能制造的基础是生产过程数字化的全覆盖,只有当生产制造变得透明化、可视化和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决策才可能达到智能化。荣程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对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万物智联、数据智汇、低碳智造”的数智化发展战略,力图将数字化、智能化贯通全流程、全场景、全业务。

一是稳步推进“人、机、料、法、环”数字化建设。
智慧工厂建设方面,为改善钢铁行业铁区工序多、生产复杂性高、数据来源多等问题,荣程集团投资2.153亿元打造智慧能源中心。项目涵盖了原料场、烧结、球团、高炉及相关辅助生产系统,对计量、检化验系统优化升级,新建了铁区一体化集控中心,并建设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通过对6个原有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了20万个以上(含秒级)数据点的采集,具备一代炉龄(≥20年)全生命周期的存储、管理和扩展能力。项目预计将实现吨铁成本降低20元,人均劳产率提高500吨/人年,并实现燃料比平均降低10千克/吨铁,相当于可减少约13.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荣程智慧中心充分发挥“领域知识+智能科技”优势,以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座,实现对铁区生产及全厂物流的智能管控,助力荣程钢铁在降本增效和保障员工本质化安全的同时,实现管控一体化、操作集约化,打造“面向未来、具备持续竞争力、与城市和谐共生的钢铁梦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铁区集控中心投入运行;工业云及数据中台投入使用;智慧物流软件已于12月正式上线运行。
二是借助智慧物流,重构产业运输生态,打造物料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荣程钢铁集团与中国北斗集团合作,打造“荣程智运”并成功投入运行,成为天津市首批获得“网络货运”运营牌照的企业之一,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互联网+”智慧物流“交通强国”试点,主要服务于制造行业企业,旨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构建一个安全、完善、便捷高效、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智能化平台。自此,荣程开启了在“互联网+”智慧物流时代下的逐梦新征程。
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物流平台,利用集团自有三方支付公司(融宝支付)、AI技术、智能找车、SAAS(软件服务)等先进管理经验,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可视化和可追溯,全方位服务制造业企业,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安全。
通过大数据平台将荣程智运与智慧物流系统、铁区大数据协同优化系统、ERP、MES、荣富、超低排系统、炼钢天车定位系统共8个外内部系统集成,形成集外部车辆从厂外装车发货到厂内卸货作业(销售业务为反向物流)、工艺铁水运输于一体的物流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全厂取制样系统、检化验装置,升级样品管理系统,实现原材料进厂自动取制样、检化验,数据与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互联互通。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下网络货运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荣程智运“数字智运”二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届时,平台将进一步整合车联网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云通信等方面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智慧物流提供更强大、更高效、更便捷的运输平台。


荣程集团积极与顶尖高校、学术机构等相关单位联合成立“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荣程集团科学技术协会”等平台,为智能制造赋能。
“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暨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于2021年11月落户荣程集团,这是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创新中心。中心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由荣程钢铁集团与东北大学发起共建。中心以助力冶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及其专家团队,围绕“双碳”目标任务,重点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技术、钢铁全流程智慧工厂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开发等3个方向研发工作,为天津市冶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科学指导、搭建创新平台、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钢铁全流程智能与绿色制造水平,打造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知名钢铁全流程绿色与智能制造创新平台。

荣程集团科学技术协会于2021年12月成立,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协会围绕国家战略以及企业“卡脖子”技术、材料,精准制定科研课题,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作为第一要务,做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围绕创建科学协会的初心、使命、价值、目标及目的科学制定实施路径,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做有使命的科研,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此外,为了切实推进智能制造,荣程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数智化中心,全面开启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