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面对钢铁行业持续的严峻形势,除了需要继续大幅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外,借助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的强大力量赋能行业发展也是重要措施。”4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陕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峰在专业学术出版改革创新论坛暨庆祝冶金工业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研讨会上这样指出。

图为杨海峰
会上,杨海峰对冶金工业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围绕钢企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的主题谈了他的看法和建议。
科技创新是钢企基业长青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战略,也是强企战略,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杨海峰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在减量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面将全面发力,同时国家“双碳”节能环保硬约束倒逼企业必须重视节能减排,要完成好这些中国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都需要科技创新来引领。同时,随着钢铁市场需求的持续递减,钢铁行业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扩大产品应用领域、范围,以及拓展细分市场中优势产品的份额。
对此,在2020年初,陕钢成立了专门从事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的产业创新研究院公司,提出了“五创新、五聚集”(推进服务创新,实现需求聚集;推进机制创新,实现人才聚集;推进产品创新,实现标准聚集;推进政策创新,实现要素聚集;推进环境创新,实现产业聚集)的办院方针。
杨海峰还特别指出,实现科技创新要站在用户角度看钢铁,打破固有思维,寻求技术突破,通过加快转型升级,丰富产品谱系,提供优质服务,实现良性发展,为提升陕钢服务用户的能力、提升生存竞争能力而努力。
人才是钢企赓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杨海峰认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他介绍,2018年初,陕钢提出“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经营战略意识的高素质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会管理、善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掌握先进工艺、熟悉生产再造、富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懂技术、懂得先进科学知识、善打硬仗的高技能人才伍;建设一支忠诚企业,热爱党群工作,有较高理论素养,善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党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目的就是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培养热爱钢铁事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结构齐全、素质优良、富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同时,杨海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把企业要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前提和保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战略性资源。钢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培育重用人才的文化,营造用人为贤的氛围,运行好三项机制等。对此,陕钢倡导“收入来自客户,利润要靠竞争,业绩决定薪酬,幸福源于奋斗”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为陕钢育、引、选、用人才,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企业要赓续发展,更离不开青年人才。”杨海峰介绍,2022年,陕钢完成了4期389名团青优秀人才的培训工作,将把陕钢优秀青年后备干部畅想27年后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的陕钢的演讲词摘录、汇编成册并出版,激励着青年人才笃定理想、努力前行、接续奋斗,最终实现把陕钢打造成为“百年老店”和钢铁行业“长青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