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负责、工会协调推进、团委主动配合、部门各司其职”的产改模式和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实现了职工成才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红旗班组”、“党员示范班组”建设促进产业工人“操检合一”等综合技能素质和自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德胜钒钛作为唯一受邀的民营企业在全国县级工会“五小”活动会现场上做经验交流
开展“红·领·带”行动
引领产业工人队伍政治方向
该公司坚持党建带动、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产业工人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以“红”夯基,熔铸组织钢架。坚持“支部建在一线、党员责任区建在重点工序、党员示范岗建在关键岗位、红旗班组班长培养成党员”的原则,选树了30多个党员示范岗、20多个党员示范班组、党员红旗班组,年均发展15名骨干为党员,并深化主题宣教、红色教育、党纪教育,引导职工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以“领”定向,淬炼职工“钢性”。创新打造“德胜工匠”品牌,围绕职业道德、技术革新、生产攻坚等,选树了“德胜工匠”420余名,积极选树、推荐了多名乐山工匠、四川工匠,并通过“大国工匠、四川省劳模工匠走进德胜”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职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三是以“带”增劲,锻造发展钢力。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班组等创建活动,党员职工模范带动作用不断凸显。2022年以来,完成项目攻关160个,获得授权专利73件,实现降本超过8000万元,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90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连续6年入榜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成为2023年四川通报表扬的50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入围“四川省专利密集型企业成果运用10强”榜单。
聚焦素质提升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五大平台”
该公司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引领员工“以岗位贡献论英雄”,推崇实干价值取向,朝着实现“员工自主管理”的目标迈进,并不断完善了产业工人培养的“五大平台”:
一是班组管理APP成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全新平台。针对管理流程长、层级多、班组管理效率低等痛点,2021年,该公司自主开发并不断升级,以班组管理、电子看板、制度学习、考试培训、员工建议、信息导向六大核心内容,通过积分激励的形式,融合新一代智能技术,用手机实现了从公司到班组“双向融合、双向直达”的目标,让公司能直接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让公司各项职能管理直接落地到班组,为一线职工学习培训、技能提升、班组管理乃至企业管理带来新变化,成为公司“制度+管理”“培训+改善”的重要管理工具、员工自主管理的新载体。
职工通过班组管理软件及时知晓公司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及动态信息,提升了信息传递沟通速度,班组管理效率提高50%以上。优化升级的班组管理APP、3364个岗位标准化(SOP)文件、38.4万道学习考试题库,使班组提升建设、员工技能提升有了新载体。2023年,员工通过班组管理APP提出建议4200多条(较2022年增加2000多条),并落实落地3600余条,在改善作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职工福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直接创造效益近1000万元。

德胜班组管理APP荣获2023年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和四川省首届职工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是以 “比武提能”的技能大赛有了新拓展。该公司从2017年职工技能大赛开始将每年4月、5月、6月份固定为“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主题活动月。6年多来,该公司每年投入600余万元用于技能竞赛,累计评选出“德胜工匠”420余名(占产业工人的10%以上),授予首席技师、高级技师等相应称号。技能大赛已成为该公司工会助推产业工人建设的靓丽“名片”,并成功入选《全总职工技能大赛典型案例集》。
三是以“激励提能”的员工创新创效水平有了新提高。坚持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明确“接地气、见实效、培养人才”的工作方向,建立《创新奖励制度》,完善全员创新活动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2022年以来,该公司11个创新工作室围绕工艺、装备升级等开展技术革新、“五小活动”,提出攻关课题6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6多条,开展培训6000余人次,完成课题55个,产生效益5000多万元。
四是以“帮带提能”的师带徒有了机制新保障。该公司创新师带徒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导师、骨干员工“传帮带”作用,构建了厂(部)长、车间主任、班组长“传帮带”的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并作为年度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建设精准精细的激励体系,建立多种激励措施,提升德胜名师薪酬标准;在员工成长通道上增加德胜名师晋升特例和评选表彰机制,拓宽了名师职业发展通道。2022年以来,该公司师徒结对346对,培训到期186对,考核合格182对,合格率98%。
五是以“对标提能”的职业培训有了新平台。全面对标学习德国巴登钢厂,以产业工人实现“操检合一”(岗位操作与设备维护合二为一)为目标,该公司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自主编写近37万字的各专业工种课程教学教材,获得1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使员工培养增加了新平台。2022年以来,该公司开展“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其中,线上培训借助班组管理APP,一线员工坚持“天天学、日日考”,合格率达98%,持续强化班长线上履职培训,班长管理SOP培训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100%;线下以培训学校为平台,开展稀缺专业技能提升培训13期,开展14类专项技术提升活动,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着眼地位提高
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保障“关系顺心”。 该公司作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着力深化品牌建设,聚焦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三大民主管理方式,开辟电话专线、班组管理APP、微信等职工诉求渠道,做到“有诉求、必回复”,通过提升职工满意度和归属感,确保企业和职工和谐共生。
二是薪酬激励保障“待遇合心”。建立和完善了薪酬激励、技能人才津贴及一次性奖励机制,加大对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激励,确保职工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5%,并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科技项目实行企业与技能人才收益分成,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三是打造优良环境保障“工作舒心”。2022年以来,围绕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开心生活”,以打造AAA级景区为目标,美化、绿化厂区环境,加大对生产、装备、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化“加法”换职工劳动强度“减法”;投入4000多万元改造职工操作室、休息室、卫生间、职工宿舍,增加了工作“舒适度”;投入300万元用于“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新员工活动中心,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加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立新 张垚)

2023年技能大赛暨“安康杯”竞赛

大国劳模工匠走进德胜宣讲交流

德胜钒钛“十四五”产业倍增计划核心项目——新建4号高炉产能置换节能降碳综合技改及配套实施的多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陆续投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