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我认为,这个论断点到了问题的本质。钢铁行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唯有创造新的场景、衍生新的业态,才能平稳度过本轮深度调整期。”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强调。

从2024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到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细微的变化意味着,更加强调要把科技创新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提供动能,产业创新提供场景,要把动能和场景紧密结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赵民革强调。
当前,钢铁行业有很多科技创新的课题,也是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比如低碳发展、高端发展、智能制造等。因此,必须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深化行业协作等措施,强化技术原创策源地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赵民革始终认为,技术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从全球经验看,在后工业时代,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积极的要素,为产业提供的动能会是传统要素提供的倍数关系,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他说。
“我一贯主张,通过产业创新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鼓励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紧密融合。”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与政府工作报告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思想高度契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提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源转型产业链与绿色制造产业链等为代表的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将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必须保持密切关注。”赵民革表示。

“当务之急,钢铁行业要努力解决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赵民革坦言,除了需求,总供给问题也比较复杂。题中之义是,调整产品结构,更加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还有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要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产能治理新机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关闭产能入口,这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碳减排背景下的绿色发展问题,它既是解决供需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赵民革表示。
赵民革进一步阐释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把绿色贸易打造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钢铁行业而言,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纷繁复杂,各国贸易监管政策也在动态变化,大方向是一定的,但要应时而变,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市场。
(申延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