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杜笑 报道
4月17日,记者在上海宝冶冶金公司举办的2025年宝山基地系列年修项目企业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该公司高举“冶金建设国家队旗帜”,圆满完成了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史上最大规模检修及技改年修施工任务。

在活动交流座谈会上,记者通过观看宣传视频与PPT的展示,充分了解了宝钢系列年修项目的范围广泛、系统繁杂、人员众多、难度极大等特点。本次年修以“稳生产、保安全、提效能”为核心,同步打响炼铁、炼钢、热轧、冷轧、能环五大区域战役,该公司累计投入2600多人次,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管理赢得业主高度赞誉。
作为近年来覆盖范围最广、系统最复杂的年修项目,本次宝钢股份系列年修项目共涉及22个技改及检修项目,涵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能环五大生产区域。其中,炼铁区域实施4项、炼钢区域3项、热轧区域9项、冷轧及能环区域分别承担1项和5项年修任务(含2个单项);检修项目总量达83项,包含45项常规检修、32项高危风险作业、5项主控项目及1项A/B类质量层级项目,预计在45天的年修周期内完成所有施工任务,彰显出年修任务的高强度与高效率。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年修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人员组织压力空前,2600多人的用工需求恰逢春节后招工高峰期,项目部通过提前锁定33家分包单位、协调2600名施工人员到岗,并针对焊接等关键技术岗位开展专项技能考核;其次物资供应与设备调配困难,电缆敷设、钢结构预制加工进度紧张,部分设备到货延迟。项目部通过梳理宝钢内部库存资源、强化供应链协同,完成38台小型吊机、7台大型吊机及84台钻孔机等设备的调度,保障施工资源基础。此外,热轧与冷轧区域的轧线设备安装和液压管道冲洗精度要求高,油污清理量巨大,新旧设备标高不一致,新旧设备交界面施工技术难度高、平面行车协调难度大,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例如热轧区域隧道内运输链设备倒运及安装施工,无法使用常规吊车,通过开发电动运输小车工装设备,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该公司将技术准备与管理创新双管齐下。施工图纸多达393套,编制施工方案84篇(含12项A级高风险方案);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构建起“智慧平台+铁腕制度”双防线:炉内有限空间作业通过气体监测、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人员精准管控,AI视频分析技术实时抓拍违章行为并联动远程喊话纠偏,钢丝绳在线检测传感器预防起重设备隐患;同时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准入、安全违章双倍追责机制,每日召开安全专项反馈会,强化施工人员行为规范;在标准化建设上,项目部结合宝钢与宝冶项目管理手册,统一现场标识标牌,采取可视化看板进行定制化管理,提升施工环境形象,并将年修项目与一季度技改创优工作结合,打造安全文明优秀工地标杆。该年修项目自开工以来共收到宝钢股份表扬信8封及锦旗1面。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资源密集的挑战,该公司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BIM建模预制分析优化管道排布,开发倒运安装一体化专用工装破解空间限制难题,并探索施工隐患AI识别、电子栅栏人员统计等数字化管控手段。在二高炉中修中采用“物联网+视频”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将施工过程中人员、视频、环境、空间等统一整合,集合AI视频智能分析算法,搭建智慧施工管理平台,实现施工现场数据实时更新、人员实名制精确管理、风险及时预警、管理便捷精益,为现场施工质量和进度、安全防范提供保障。此外,他们通过应用结构模块化分析,解决针对项目短时间内建造结构厂房、设备安装、电气安装等多专业穿插问题,提前分析结构模块化、设备预安装、电气桥架早铺设的多工序穿插式模块化;采用BIM建模预制分析,针对项目管道类施工,为提高项目管道预制准确性、管道排管路由排模、管道穿墙等先道工序创造条件,引入BIM建模,还原现场实体情况,提前做出决策;通过专项安装工装开发,针对项目部分施工区域无法按照常规方案安装,则针对性开发倒运+安装的全工序工装,以解决现场由于空间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安装问题。
上海宝冶冶金工程公司在活动中向社会各界表达诚挚谢意,同时也向大众提交了近年来公司在高炉板块发展的答卷。上海宝冶2025年宝钢股份系列年修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不畏挑战压力,迎难而上,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展示了上海宝冶强大的综合实力。下一步,该公司全体员工将再接再厉,汲取“五大核心要义”强大精神力量,建设好项目,服务好业主,进一步发挥宝冶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商优势,实现项目完美履约,打造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为冶金类项目树立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