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蔡晓梅
8月底,四川攀枝花钢城集团环业冶金渣开发公司(下称环业)的西渣场生产线成了老职工们的热门“打卡点”。两位已经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在昔日同事的引导下参观了新生产线,感慨万千:“之前听大家说环业这两年变化太大了,好奇到底变成了啥样?毕竟是工作过20多年的地方,还是很有感情的。”
近年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平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耗时一年多,环业西渣场生产线建设成为了自动化程度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高炉渣生产线。
动能转换 激发发展活力
环业西渣场生产线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时间要追溯到巴关河生产线的升级改造。
2017年,攀枝花钢城集团“回归工厂、风清气正、落地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为环业的发展迎来质优速稳的新风向。但因巴关河生产线紧邻国家级苏铁保护区,按照规定需搬迁重建。没有产线,攀钢大约3000吨/天的高炉渣处理成了大问题。双重压力让环业深感传统产线动能不足,掣肘严重。
在攀枝花钢城集团还在扭亏脱困的时期,环业秉承利旧原则,结合实际,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了全产线封闭式生产,也实现了由“岗位分散控制”向“中控集中生产+岗位巡检辅助”模式的转变。产能升级的同时,现场噪音粉尘、岗位劳动强度均实现大幅降低,岗位安全系数也得到大幅提高。此外,SMIS销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犹如打通了该公司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任督二脉”,全流程效率成倍增长,企业保产保供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019年11月份,环业启动西渣场生产线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在充分考虑多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后,环业牵头承担了工艺方案的优化工作,并大胆创新整体工艺。
在借鉴巴关河生产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环业突破传统思考模式,按照“两线分开单独生产,又相互联系”的理念,实行“两线合并设计”,提出了“先建一条生产线,再拆一条生产线,再建一条,再拆一条”的方案。
针对创新思路,环业通过反复试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敲定最终实施方案。“整个过程从2020年的1月份持续到同年9月份,创新思路最终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认可。现在看来,效果特别好。感谢集团公司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环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良星说。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环业抓住机遇,通过科技创新补齐短板,为后续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在科技创新、创效过程中超越自我,推动钢城集团实现新发展。
存量变革 传统产线“浴火重生”
环业西渣场的新生产线相对于老生产线,皮带条数优化了,生产厂房优化了。陈良星说:“这是我们根据西渣场的实况,通过考察、论证、试验等,在巴关河生产线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升级版’,完全改变了老生产线‘破、傻、大、粗’的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经历了产线模式的革命性变化,环业正在形成原料、生产、发货、销售、给料一气呵成的自动化生产销售的闭环,产销流程更加顺畅。
据介绍,环业新生产线的自动化综合程度比较高,实现了环保达标、产线灵活、产能充分。换言之就是,之前老生产线中间产品需要短倒再加工的环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该公司根据用户的要求,通过中控室自由调整砂石生产比例。同时,客户“预约备货”也成为历史,产品需求当天即可满足。
笔者在环业西渣场自动装料系统控制室内,被自动装车、计量的画面吸引了。画面分别定格在车辆的头部、尾部、中部,前后标线区域明显,车辆正位后过空磅,然后自动装料系统启动,6个给料出口有实时画面显示,车辆根据系统之前核定转载量完成装料后,自动停止装料,随即离开。现场发货人员伍婷婷说:“我们现在的生产线流程特别受司机师傅的欢迎。他们进入环业预设的小程序预约装车后,到达渣场就能自动识别抬杆进入现场,装料完成后到门岗打票就离场,基本不用下车。用时比以前节约了6倍~7倍。”过去渣场老生产线是装载机发货,装多装少需要反复过磅,而且装料不均匀,司机有时候需要爬上爬下地将料铲匀。如今,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补齐短板,木桶才能盛更多水。站在钢城的新发展阶段,大家看到一个奋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环业,看到一个新旧动能此长彼消的环业,看到一个在科技创新引擎带动下业绩裂变式增长的环业,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起势。
增量培育 层级推进 梯度发展
2021年,环业的科研项目较以往变得更加接地气了,重点围绕新生产线的产能提升做文章。
“西渣场生产线建好后,我们给攀钢保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将在有序、稳定、全面保产的基础上,围绕渣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为环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环业主管科研工作的苏达刚讲道。
明确了研究方向,环业的科研项目也变得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他们逐渐把科研的重心转向了与生产线息息相关的筛分系统、破碎系统、磁选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今年下半年伊始,环业便追加了3项科研项目。针对粒度为5毫米~10毫米的细石骨料市场的潜在需求,环业开展从碎石中分离出细石新型骨料的试验研究。针对目前采用的筛分系统磨损大、能耗高、易堵塞等问题,环业开展改进筛分系统生产工艺研究。为进一步拓展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增加混凝土产品品种,环业开发了一种新产品。
7月底,环业派出考察组,前往江西、山东考察破碎设备、磁选设备。环业考察组针对渣砂磁选尾料提质项目选型设备系列,做了有针对性的试验,围绕10毫米~30毫米小碎石经选用试验设备破碎后的粒径分析,进行渣砂破碎新工艺研究。同时,该考察组还到昆明理工大学化工院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与院校专家进行了交流,准备开启新一轮破除常规思维的探索研究。
在西渣场生产线自动装料区域附近,笔者看到一条皮带线路正在建设中。“这是通往商砼的物料自动运输皮带。建成后,物料可以从料仓通过皮带直接送入商砼的生产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通过车辆来回倒运。到那时,不仅西渣场的场地安全系数可以得到大幅提高、人工和运输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商砼的砂石供应将得到充分保证,生产流程将更加顺畅,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商砼公司现场负责人冯广礼介绍说。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8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