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范俊慧
“刘工,目前自动喷吹系统运行稳定,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服务好、质量高,太感谢您了!”
“出现任何问题,请务必第一时间联系我。”
8月3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机电公司(下称机电公司)电控三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刘岩正在对某山西客户进行电话回访。
作为张宣科技多元创效的中流砥柱,机电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服务保障优势,不断丰富外部技术服务的内涵。在此创效项目中,机电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这家山西客户实施喷煤系统改造。据了解,一直以来,这家山西客户喷煤系统的8个喷吹罐需要给3座高炉同时喷煤,手动操作劳动强度大、难度高。为优化操作过程,该客户决定引入全自动喷吹系统。因此,编制控制程序的任务落在了机电公司创效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人刘岩的身上。
刘岩虽然精通各种自动化系统编程与调试应用,但此次控制程序编制要求标准高,且时间紧、任务急,依旧充满了挑战。“要将高炉的喷吹量控制在45吨/小时,误差控制在±0.2吨,实时喷吹速率偏差控制在±2.5吨……”那些天的正午时分,刘岩冒着室外近40摄氏度的高温,在现场逐一记录着生产工艺要求,计算着控制系统参数。他加班加点查阅资料,研究工艺流程和控制原理,历时18天圆满完成了一整套罐压与喷吹速率平衡匹配的串级调节控制程序的编制工作。
然而,在调试过程中,喷吹速率曲线出现了微小波动,虽然在允许值范围内,但刘岩还是较起了真儿。“做项目必须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讲道。为此,他仔细分析波动原因,在脑海里飞快勾勒出大量改进方案,决定创新性采用动态PID(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参数控制,使调节效果达到最佳。为保证所有参数设定为最佳数值,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2个小时,全神贯注地盯着喷吹曲线,时而动动鼠标,给参数做个微调,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运行数据,直到将喷吹量精准控制在45吨/小时,保证喷吹速率的平稳。
1月—7月份,在刘岩等技术骨干的助力下,机电公司累计签订合同48项,合同额高达1400余万元。
《中国冶金报》(2022年08月17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