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高芳娟 王云峰
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能源公司有这样一台皮带机驱动电机,从1958年到2023年,已经平稳运行了65年,平均每天运转16个小时。直至今日,它每天仍需运输大约3000余吨的炼焦煤,是该公司运转设备中的“老兵”。它就是张宣科技能源公司配煤作业区在线运行的煤二皮带电机。
该电机是炼焦煤输送系统的配套设备,承担着进厂煤落卸、单种煤入仓的工作任务。65年来,该公司通过专业管理与精细管理、传统维护与重点攻坚分别相结合的方法,延长了该电机的使用寿命,使这台跨越了65年的电机持续发挥巨大能效。
自己与自己“赛马”
该电机最初没有配备任何电气保护、电流监测等装置,岗位职工只能在皮带运行过程中凭借手感、嗅觉、视觉、听觉等进行检查。这样做不仅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而且电机不能得到精准维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公司技术人员先在煤二皮带上安装溜槽过载自动停车、电机过热过流保护等防护装置。这些装置运行后,岗位职工便可以随时观察电机运行时的电流和温度是否正常,并能实时传递生产信息,及时指挥煤场操作人员控制物料流通,有效避免了因皮带过载造成的电机烧毁。
为避免因防护装置缺失造成电机损坏,多年来,该公司设备管理系统的职工们坚持自己与自己“赛马”。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持续围绕该电机的防护展开攻关,例如完善接地保护、新增电机“软启动”装置等。“煤二皮带电机安装了‘软启动’装置后,将直接启动变成了平稳启动。电机直接启动时电流会达到额定电流的4倍~7倍,对电机的冲击较大。‘软启动’装置运行后,启动电流数值可以从0平缓上升至设定值,避免了职工启动电机时因电流较大而烧毁电机。”该公司设备能源科科长李宏亮表示,上述“软启动”装置投用后,不但提高了该公司电机自动化控制水平,而且实现了煤二皮带电机对焦炉生产“0”影响的目标。
自己与自己“较劲”
多年来,张宣科技能源公司围绕煤二皮带电机,一次又一次与自己“较劲”。例如,该公司对煤二皮带电机更换下来的废油脂进行细致探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操作环境下同类油脂但不同型号废油脂的机械杂质含量、水分、酸值、密度等关键指标逐一分析,建立废油脂指标数据库,并分析润滑脂实际有效期与各指标的关联性。经过这样一系列操作得出一组数据后,该公司便立即调整润滑脂类型。该公司可以通过重复上述的数据比对工作,最终准确获取煤二皮带电机在不同运行温度下应当使用的不同润滑脂的类型及润滑脂实际有效期。
此外,煤二皮带电机在更换新油脂后,该公司技术人员赶到现场,通过对比废油脂外观颜色和黏稠程度,反推出废油脂内部剩余油脂的有效成分及数量,最终计算出该电机的加油量。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全面制订并推行了电机“分滴点润滑制度”,以确保该公司的每台电机都能够找到最匹配的油脂、最合适的焦油量,以及最准确的润滑周期。正是得益于该制度的推广实施,煤二皮带电机才能“长寿高质量服役”。
“为第一时间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我们进一步细化设备点检制度,规定岗位操作人员每小时点检一次,班组长每班点检一次,专业设备点检人员每周点检一次,要求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处置,避免问题严重化。”李宏亮表示。
该公司还不断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五感”点检法培训,即职工依靠目视、耳听、鼻嗅、手触等,检查设备异音、振动、磨损、松弛等问题。每次检修完成后,该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都要用记号笔在主要螺栓的螺栓和螺母间画一道线,然后根据两者位置变化及时判断螺栓松动情况。
多年来,煤二皮带电机从未发生过一次计划外的检修,也从未影响过焦炉正常生产,保证了该公司生产线的稳定顺行,实现了跨越65年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冶金报》(2023年09月0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