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罗辉
鞍钢集团攀钢西部物联公司(下称西部物联)是攀钢倾力打造的集铁路、公路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实体物流企业,承担着攀钢产成品外发、大宗原材料运输的任务。
如何充分发挥该公司核心职责和功能定位,切实保障攀钢生产经营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今年初以来,西部物联围绕攀钢物流运输保供重点,从原料运输保供、助力生产提效和销售物流发运“三个维度”发力,全面提升物流保障能力,努力成为鞍钢集团培育钒钛产业“第三极”的重要支撑,为新攀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1月—8月份,该公司全力做好低库存状态下的物料安全管理,助推攀钢钒、西昌钢钒的煤炭库存总量从今年初的4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25万吨。
路企联动 精益管理——
大力提升原料的运输保供能力
今年初以来,该公司以保障攀钢生产运输为首要任务,加强路企合作,精心优化运输组织,持续提升保产能力和运输效率,确保攀钢各生产基地所需原料物资和产品运输顺畅有序。
该公司强化路企协同,充分发挥路企站台前置指挥优势,与当地铁路局建立日班沟通机制,方便第一时间获取计划批复、车辆配空等信息,并根据基地库存、原燃料生产需求等情况组织在途重车进厂。同时,该公司紧抓路企交接工作落实,重点对验配作业、货物交接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杜绝因验配错误造成的货运事故。
此外,该公司全力克服雨季煤“黏底”严重、翻车机易出故障等不利影响,统筹推进大宗原燃料卸车组织,并在卸车前与厂方及时联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精准传递到达煤的品种及数量等信息,进一步缩短皮带转运时间,提高卸车效率。
为了进一步规范交接班要求,避免空线交班,该公司切实做到3号、4号翻车机交班车不能配同一系统的煤种交班;配车不得超3个品种且禁止“夹花”;确认不能翻卸的重车在交班时必须调离翻车机;每天下达卸车计划:白班140车、夜班160车,对未完成卸车任务的个例进行逐一分析。
高效响应 协同共进——
大力提高生产系统的快速运转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为此,西部物联切实加强对生产系统的监管,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快速运转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助力攀钢钒、西昌钢钒冶炼系统生产提效。
一方面,该公司在攀钢钒新三高炉检修期间完成了铁路线路、三电、机车、车辆等设备设施大修维护保养工作,为新三高炉复产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同时在新三高炉投用3台“铁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西二场机车效率提高工作,提升新三高炉运输生产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该公司严格执行“一次铁一送”“一期高炉运输组织标准化”等既有运输组织方式,积极探索攀钢钒新三高炉、四高炉及脱硫车间的运输组织捣配新模式,保证四高炉“一次铁一送”完成率达100%,提升铁钢界面指标。今年初以来,该公司及时组织厂内倒运钢坯67万吨、轨梁废钢6.9万吨、炼钢生产用废钢16万吨、冷轧原料卷80万吨,满足了各生产厂所需。
此外,该公司在西昌区域3座高炉固定配属2台运用机车、1辆预备车,负责高炉的取配、提顶罐作业。按照规定,高炉调车作业小组接到作业计划后,在10分钟内必须动车作业,保证炉下机车随时有人控制。
持续创新 以变应变——
大力提升销售物流的发运能力
该公司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在销售物流服务领域深耕细作,将业务创新与先进技术运用相结合,以变应变,以更高强的物流运营能力和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该公司一方面建立了产成品外发计划及装车能力预报机制,在各生产单位成品库进行区域划分,提高装车效率;另一方面联合中国铁路成都局相关单位,共同组成310乙字钢装载加固方案优化攻关组,就现有装载加固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条分析、逐项梳理,拟定整改措施,开展试装、静载试验、冲击实验,多次对新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完善,确保试运工作顺行。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计开展了6批次试运,运量达到16车。
此外,该公司积极推进25米重轨装载加固新方案研发,在与相关单位协同开展25米重轨装载加固新方案冲击实验2次,并对实验参数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评估新方案运行情况的同时,还积极对接铁科院,及时提供25米重轨各项参数及近年来异议车处理情况,为新方案研发提供支撑。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攀枝花基地配备钢卷座架共计3980具、循环专列817车,钢卷日装车能力达200车;在西昌基地配备钢卷座架共计4810具、循环专列1149车,钢卷日装车能力达320车。
《中国冶金报》(2023年09月2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