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沙县小吃给钢企带来这些打造美食品牌“秘籍”

2023-11-22 08:41:00

图为央媒记者们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寻根知味”小吃街体验制作沙县小吃。(林芳芳 摄)
  本报记者 杨悦
  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的主食工坊,冒着热气儿的千层馒头、豆包、枣花馒头,每天早上一出蒸笼就被宣化古城的市民抢购一空;在广西柳钢,一碗配着油炸红皮花生和酥软腐竹的螺蛳粉深受职工们喜爱;在甘肃酒钢,祁牧农场产的牛奶被做成酸奶、雪糕等一系列特色奶制品,不仅摆上了当地超市的货架帮企业创了收,而且作为职工福利让企业的多元发展成果惠及了职工……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因地制宜推出的特色美食各有千秋。然而,需要看到,受限于公众对于钢铁企业的固有印象,很多美味的“钢企小吃”尚未被更多人熟知。
  钢铁企业如何才能也把这门“小”生意做成大产业?10月25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跟随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尝试从沙县小吃的发展脉络中,为钢铁企业打造美食品牌搜集可借鉴的经验。
  脆嫩爽口的手打扁肉、晶莹剔透的水晶烧卖、色泽诱人的沙县板鸭……走进俞邦村的“寻根知味”小吃街,各色沙县小吃琳琅满目、香飘四溢。“沙县境内各姓居民,多数是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中原各省迁徙而来。分布极广的各地汉人迁居沙县,让沙县成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是沙县成为‘小吃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介绍,沙县小吃具备北方多地饮食特色,在多达110种的沙县小吃中,扁肉、拌面、炖罐、蒸饺是最常见的四大品种。
  具备地方特色的小吃在突破空间限制后便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目前,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几乎都可以找到沙县小吃的“踪迹”。在福建、北京、广东,甚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人们常常可以遇到挂着“沙县小吃”招牌的门店。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仅我国境内就拥有约9万家沙县小吃门店,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超500亿元。
  推动小吃品牌化是突破地域限制的前提。“没有任何小吃可以以地名命名注册商标,只有我们沙县小吃做到了。” 张卫华介绍,沙县区政府为推动沙县小吃品牌化发展,专门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小吃办”,还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建设沙县小吃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推动沙县小吃口味、管理标准化。同时,沙县区政府积极尝试改进地方小吃的产品形式,开启预制菜的制作新篇章,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开拓了一片新市场。
  无独有偶,钢铁企业在打造美食品牌时,也围绕改进产品形式做了不少文章。例如,今年8月13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预制菜中心正式开业,推动攀钢逐步实现餐饮膳食原材料集中采购、集中切配、统一菜谱、集中配送,在满足内部供应的同时,还面向当地市场提供半成品与切配菜服务,实现了多元创效。
  此外,推动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沙县小吃品牌化发展的新亮点之一。沙县区政府以沙县小吃为依托,一方面通过小吃品牌聚集人气,带动文旅消费,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另一方面以沙县小吃的美食为灵感,将特色菜品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了5个拟人化的动漫形象,包括沙宝、慢炖炖、阿扁等。沙县区政府正在培育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的小吃特色食品产业。“来沙县玩不仅能吃到正宗的‘金包银’、芋饺,还能带走一个小吃同款玩偶,挺有意思。”游客常笑笑表示。
  在融合美食与旅游文化方面,钢铁企业也不乏代表性案例。例如,三钢闽光文旅公司以三钢工业旅游景区为依托,配套开设“喝上”奶茶店、闽光西点、闽光美食坊等,稳固了区域市场份额,让“舌尖”与“脚尖”相互带动,产业越做越多元。特别是闽光美食坊,汇集了各类福建本地特色小吃,其中就包括沙县小吃。
  综合来看,钢铁企业目前推出的美食产品在区域内已经受到当地百姓与钢铁职工的热情追捧,但下一步做好富有钢铁文化特色的“舌尖经济”,还需要进一步推动食品口味、管理标准化,尝试利用钢铁美食文化特点打造特色品牌,希望钢铁人乃至所有人到哪里都能品尝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和钢铁文化特色的“钢铁饭”。

  《中国冶金报》(2023年11月22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